装修贷款利率是多少

更新时间:2018-06-29 15:30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我们都知道装修贷款,指银行或者消费金融公司推出的,以家庭住房装修为目的个人信用贷款即无抵押信用贷款。当我们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对新房装修时,就可以申请装修贷款。大家对装修贷款的利率最为看重了,那么,装修贷款利率是多少呢?现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介绍。

  一、装修贷款利率

  装修贷款利率即个人信用贷款的利率,目前人行公布贷款基准年利率:0-6个月(含6个月),年利率:4.35%;6个月-1年(含1年),年利率:4.35%;1-3年(含3年),年利率:4.75%。一般个人信用贷款利率是根据国家基准利率的改变而改变的;个人信用贷款的利率在国家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30%。

  二、装修贷款的申请资料

  (1)有效身份证件的原件和复印件

  (2)建设银行认可部门出具的借款人收入证明

  (3)与装修企业等签订的《家庭装修工程合同》、《购买家庭装修材料合同》、《购买厨卫设备合同》以及家庭装修预算书

  (4)装修企业的营业执照和资格证书复印件

  (5)以抵押或质押方式申请贷款的借款人,应提供抵押物或质押财产权利凭证清单、权属证明及有权处分人(包括财产共有人)同意抵押或质押的证明。

  (6)其它资料

  三、装修贷款据贷的原因

  1、不具备贷款主体资格和基本条件;

  2、生产、经营或投资国家明文禁止的产品、项目;

  3、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

  4、建设项目按国家规定应当报有关部门批准而未取得批准文件;

  5、生产经营或投资项目未取得环境保护部门许可;

  6、在实行承包、租赁、联营、合并(兼并)、合作、分立、产权有偿转让、股份制改造等体制变更过程中,未清偿原有贷款债务、落实原有贷款债务或提供相应担保;

  7、有其他严重违法经营行为。

  装修贷款利率是根据国家基准利率的改变而改变的;个人信用贷款的利率在国家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30%。以上就是装修贷款利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若大家还有什么不懂之处,可以在线咨询相关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装修公司办理装修贷款
您好,可以办理的,有什么疑问呢
公积金装修贷款怎么贷?公积金装修贷款能贷多少?
住房公积金装修贷款是国家为职工提供的政策性低息住房贷款。只有你按时足额缴存了住房公积金,才能去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而这个住房贷款的资金来源就是住房公积金。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装修贷款申请方法
装修贷款申请方法
装修贷款资讯
公积金装修贷款怎么申请?公积金装修贷款利率是多少?
住房公积金装修贷款是国家为职工提供的政策性低息住房贷款。只有你按时足额缴存了住房公积金,才能去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而这个住房贷款的资金来源就是住房公积金。
公积金贷款的房子申请装修贷款
你好,可以要求看装修合同具体条款,对方拒不承担责任,可以协商解决退款。
房子装修,房子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如果没有跟装修公司签约,自己找朋友装修,怎么申请贷款?
你好,房子是可以进行二次抵押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住房或商业用房抵押的二次贷款抵押率均最高不超过60%。贷款期限:二次抵押贷款的期限根据贷款的具体用途来确定,用
家庭拍卖的装修贷款和民间贷款同等分配优先是装修贷款
一、如果双方对借贷关系没有异议,只是对还钱时间或方式上有争议,那可以申请法院的督促令。    二、如果双方对借贷关系本身就有异议的。那就只能诉讼处理了。   
男方办理过装修贷款,离婚房子归女方,协议房贷女方还,装修贷款男方还,如果男方还不起装修贷款
您好,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第十条的解释,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
家里装修需要申请贷款,公积金装修贷款流程是什么?
你好,申请公积金贷款装修的流程:(1)借款人到贷款服务大厅银行窗口提交个人申请资料,由银行进行受理、审查,审查通过后,提交中心审查。2)中心进行审查和审批,同意
二人合伙做生意,怎么办?
具体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起诉维权
能不能帮别人拿营业执照?
不可以帮别人办营业执照。营业执照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发给工商企业、个体经营者的准许从事某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凭证。其格式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统一规定。法律依据:《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