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全部取消吗

更新时间:2018-07-06 17:09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我们都知道低保是在城市已经建立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三条保障线"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实行最低生活保障的制度。不过,在社会上我们有时会听到这样的传言,低保快取消了,国家不再实行低保政策了。那么,低保真的全部取消吗?现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介绍。

  一、低保不会全部取消

  国家脱贫攻坚战计划到2020年底取胜,到那个时候全国人民都实现脱贫。尽管到那个时候贫困户脱贫了,但是国家有“脱贫不脱保”政策,就是说到2020年低保户仍然享受低保补贴。

  二、低保资金的筹集

  1、城乡低保资金的筹集渠道包括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社会捐赠收入等。 [1]

  各级财政部门应将城乡低保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同时,通过财税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提供捐赠和资助,多渠道筹集城乡低保资金。

  2、各级民政部门应按照预算编制要求,根据低保对象人数、低保标准、补助水平和滚存结余等有关数据,认真测算下年度城乡低保资金需求报同级财政部门。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列入预算草案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上级财政部门应按规定及时下达城乡低保补助资金预算指标,以提高下级财政部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

  各级民政、财政部门应规范城乡低保基础管理工作,加强基础数据的搜集和整理,确保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为城乡低保资金预算的编制提供可靠依据。

  3、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如需调整城乡低保资金预算,应由各级民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核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实施。

  4、城乡低保资金年终如有结余,可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城市低保资金和农村低保资金年终滚存结余一般均不得超过其当年支出总额的10%。

  5、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将城乡低保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综合考虑城乡低保工作量等因素予以合理安排。基层城乡低保工作经费不足的地区,省市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城乡低保工作经费不得从城乡低保资金中列支。

  低保不会全部取消。国家脱贫攻坚战计划到2020年底取胜,到那个时候全国人民都实现脱贫。尽管到那个时候贫困户脱贫了,但是国家有“脱贫不脱保”政策,就是说到2020年低保户仍然享受低保补贴。 以上就是低保全部取消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低保给了能取消吗,取消了怎么查
你好,可以投诉处理此事
结婚了,低保会取消吗
你好,根据劳动合同约定为准
低保说是取消了,?
你好,具体什么情况
低保取消吗,分离取消低保吗?
如果遇到低保资格、低保发放费用等问题的,可以咨询当地村委或者乡镇的民政部门来了解相关政策规定。
低保会被取消吗?
低保取消了,如果出现一些情况再次满足申请低保的条件时,可以重新向申请低保。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是认定低保对象的三个基本要件。持有当地常住户口的居民,凡共
现在中专生一定要去实习,不然不给毕业证
法律分析:中专毕业原则上要实习一年才能拿毕业证。如果不去实习或者实习时间不满一年,学校不会发毕业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
退休教师死亡,几个月?
死亡抚恤金是其本人工资的十个月工资,丧葬费是6个当地人平工资,国家对其老伴有遗属生活补贴
是否需要在一个单位缴纳10年以上的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对劳动者提供的是基本生活保障,只要劳动者符合享受社会保险的条件,即或者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或者已按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即可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招远市处理违章怎么处理
需要前往违章当地处理。1、本人去当地的交通管理部门接受处罚,因各地的处罚方式不同,要携带驾驶证和行驶证或复印件前往。2、通过异地朋友代办,如果违章当地有朋友的话
律师,你好!咨询一下外地南京落户条件。现在外地南京购房可落户吗
法律分析:可以,外地人在南京买房子是可以申请落户口的,户口没有在南京本地的,就需要购买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的房屋才能落户。满足一定条件的就能在当地社保局或地税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有哪些规定
你好,具体是怎么回事
南京市丧葬费和抚恤金具体标准是什么
丧葬费抚恤金发放标准:1、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2、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比例发放给亲属,一般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