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系亲属丧假期限是怎么规定的

更新时间:2019-03-29 09: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当自己的亲人去世,而你身处外地,你一定希望自己能回去悼念自己的亲人。那么,直系亲属丧假期限是怎么规定的?请丧假是否一定要提供亲属的死亡证明?旁系亲属丧假有几天?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来详细说明一下,希望对大家会有所帮助。

  一、直系亲属丧假期限是怎么规定的

  丧假中的直系亲属仅限于父母、配偶和子女。

  直系亲属即相互之间有一脉相承的关系的上下各代亲属,是指配偶、父母(公婆、岳父母)、子女及其配偶、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及其配偶、曾祖父母、曾外祖父母。

直系亲属丧假期限是怎么规定的

  根据原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规定》,国有企业职工的直系亲属死亡时,企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酌情给予职工1—3天的丧假。也就是说劳动法规定的丧假范围是直系亲属。目前直系亲属范围仅限于父母、配偶和子女。

  如果职工死亡的直系亲属在外地,需要职工本人去外地料理丧事的,企业应该根据路程远近,另外给予职工路程假。职工在休丧假和路程假期间,企业均应当照常发放职工的工资。职工在途中的车船费等,由职工本人自理。

  二、请丧假是否一定要提供亲属的死亡证明

  在职员工携带请假条、直系亲属死亡证明或火化证明、户口本或亲属关系证明等材料向单位提出申请即可。不过,职工请丧假时是否要出具亲属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国家人社部门并无明确规定。法律上对于请假索要死亡证明并没有明确的限制,也并没有作出必须履行的要求。

  三、旁系亲属丧假有几天

  部分省市规定岳父母、公婆去世给予丧假,其余旁系亲属没有丧假。

  目前国家尚无针对所有用人单位的丧假规定,原劳动部《对企业单位工人、职员加班加点、事假、病假和停工期间工资待遇的意见 》曾规定,工人职员请婚丧假在三个工作日以内的,工资照发。1980年2月20日,原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80]劳总薪字29号 [80]财企字41号)规定,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给予一直三天丧假,并对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的根据路程远近给予路程假,假期工资照发。九十年代,一些省市对丧假范围进行了拓展,适用单位扩大到了国企以外的企事业单位,直系亲属扩大到了岳父母和公婆。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能给大家解答疑问。若是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可以咨询找法网上的在线律师。他们一天24小时在线,能随时为大家解答法律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公婆属于直系亲属吗?丧假规定有几天
丧假分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法律依据:《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第一项规定,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
丧假是直属亲系才有吗? 这算法定的假期吗?
你好,对于休息休假是否有福利待遇这一问题,根据法律的规定,法定节假日是带薪休假的,是有工资的。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丧葬假是怎么规定的?
您好,员工配偶、父母(养父母)、子女、直系兄弟姐妹死亡,市内可请丧假3天;本省外地可请丧假5天;
国家规定的丧假是几天,直系亲属
职工本人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丧假。职工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时需要职工本人去外地料理丧
优待证有什么待遇?
有相关证明么?详细了解一下
怎样查询案件号码?
您好,可以输入查询码查询
我现在能补充社会保障吗?
要请问当地的社保部门确定
北京五险一金代缴一月费用多少?
五险一金月缴费金额=五险一金缴费基数*五险一金缴纳比例。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工资收入为缴费基数。(1)职工工资收入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以当地上年
无锡询问律师价格是多少
您好,目前律师收费大多实行市场定价,也就是说由委托人与律师、律所协商确定。双方可考虑案件复杂程度、标的额多少、律师资历经验等因素而定。一般几万到几百万的案件,律
承德询问律师怎么收费
律师收费的方式及收取多少律师费用都是由律师与委托人在一定范围之内协商确定的。具体某一个案子如何收费以及收取多少律师费,都应该与律师个人协商确定。法律依据:《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