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资扣税起征点2022

更新时间:2021-12-10 13:39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个人工资达到一定标准是要扣个人所得税的,这是税法明确规定的,个税法是有所修改的。那么,个人工资扣税起征点2022是多少呢?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有哪些呢?拖欠工资法人要承担什么后果呢?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希望帮助到您。

个人工资扣税起征点2019

  一、个人工资扣税起征点2022

  2019年1月1月新修订的个税法正式实施,个人所得税由之前的3500元提高到了5000元,还可以减去6项专项附加扣除,主要有子女教育、继续教育、赡养老人、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扣除三险一金和专项附加,工资大于5000元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若小于5000元则不需要缴纳。具体如下:

  起征点调整至5000,计算方法是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5000;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二、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

  1、子女教育: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2、继续教育: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

  3、大病医疗: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4、住房贷款利息: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

  5、住房租金: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

  6、赡养老人: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三 、拖欠工资法人要承担什么后果

  1、法人代表对公司承担的是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所欠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如果公司经破产清算仍不能清偿其债务(包括工人工资),一般法人代表无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2、公司效益不好不能成为公司拖欠工资的理由,即使公司频临破产,也需要对公司进行清算,同时清算所得资产优先支付拖欠工人的工资。

  3、企业拖欠工资数额较大的将被公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办法》自2017年1月1日起实施。七类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应当向社会公布。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个人工资扣税起征点2022”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知道,新个税法的实施,将个人工资扣税的起征点提高到了5000元,工资大于5000元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若您还遇到其它不懂的问题,欢迎上找法网的法律平台,在线的律师会对您的疑问进行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抵押和保证是连带担保具体规定是什么
抵押和保证的常见处理方式包括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选择时需考虑担保人意愿、债务人信用及债权实现难度,连带责任保证能更强保障债权,但担保人风险也更高。
网贷合同有效吗?
网贷合同有效性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一般处理方式包括: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合法、核实双方意思表示是否真实、查询相关法律法规等。选择不同处理方式时需综合考虑合同内容、双
债权债务问题,具体如下,问题:惠民村镇银行贷款;金额:5万~10万元?
债权债务关系类型:1、法定债务和意定债务;2、类型债券和特定债券;3、简单债务和选择债务;4、单一债务和大多数人债务;5、按份债和连带债;6、主债和从债;7、财
九台农商银行4.26利息有保障吗?
利息到底在下列范围内能够得到保护:不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出借人和借款人约定的借款利息不超过上述范围的,受到法律保护;超过的,则属于高利贷
今借到于今贷到有区别吗
常见的处理方式是明确区分今借到与今贷到。今借到一般指自然人间的借款,今贷到可能涉及金融机构。选择时需考虑借款性质、合同条款及法规要求,确保合同有效且权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