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驾车有什么危害

更新时间:2018-07-30 15: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在我国,凡是有宴席的地方,一定会喝酒,如果你不喝酒,那么就不够兄弟。其实啊,这种思想不知道害了多少人,尤其是对于那些酒后驾车的人而言。那么,酒后驾车有什么危害呢?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来详细说说吧。

  一、酒后驾车有什么危害

  1、车辆操作能力降低

  饮酒后驾车,因酒精麻痹作用,行动笨拙,反应迟钝,操作能力降低,往往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及方向盘,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事故的发生就是必然。

  2、路况的判断能力和反应能力降低

  饮酒后注意力分散,判断能力降低。酒后的人对光、声的反应的时间延长,从而无法正确判断安全间距与行车速度,不能准确接收和处理路面上的交通信息,从而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3、视觉障碍

  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0.3%。就会导致视力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人已经不具备驾驶能力。如果酒精含量超过0.8%。,驾驶员的视野就会缩小,视像会不稳,色觉功能也会下降,导致不能发现和领会交通信号、交通标志标线,对处于视野边缘的危险隐患难以发现。

  4、心态不稳

  喝酒后,在酒精刺激下,感情易冲动,胆量增大,过高估计自己,具有冒险倾向,对周围人的劝告不予理睬,往往做出力不从心的事情。

  5、易疲劳

  酒后易犯困、疲劳和打盹,表现为驾车行驶不规律、空间视觉差等疲劳驾驶行为。

  二、酒后驾车认定标准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中规定,该规定指出,饮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行文至此,已接近尾声,想必大家对于“酒后驾车有什么危害”这个问题也有一定的了解了。若是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可以咨询找法网上的在线律师,他们一天24小时均在线,能够随时为你提供帮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酒后驾车,达到酒驾,会有什么影响吗?
醉驾的影响如下:<br /> 1、醉酒驾驶构成危险驾驶罪属于故意犯罪;<br /> 2、不得担任律师、公证员、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
你好,醉酒驾车撞到人会有什么后果
醉酒后打人是犯法的,行为人造成的情节相对轻的,可以进行治安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必须承担相应刑事责任。喝酒后打人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醉酒打人可能涉嫌故意伤害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醉酒驾驶171,后果是什么情况
要看血液中酒精含量判断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
酒驾酒精含量148毫升会有什么后果
我国的相关法律将酒后驾车分为饮酒驾车和醉酒驾车。饮酒驾车和醉酒驾车是根据驾驶人员血液、呼气中的酒精含量值来界定的。
醉酒驾驶的危害,醉酒驾驶的危害有那些
肯定会追究刑事责任,最高量刑可达半年。建议向律师详细咨询
醉驾,有什么后果
你好!醉驾已经违法行为。视情况而定
醉酒驾车会是什么后果
罚款拘留严重了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在砖厂工作买工伤保险是谁出钱?
我国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的赔偿由谁出钱,取决于单位是否给员工参加工伤保险。如果单位买了工伤保险,职工受工伤后,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工伤或已作劳动能力鉴定的
我没有签订奶茶店的劳动合同,我可以申请仲裁吗?
与单位发生劳动合同纠纷,不能直接去法院起诉,需要先向当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申请劳动仲裁,取得仲裁裁决书后,对仲裁裁决不服方可向法院起诉。
雇主解雇员工,赔偿金额
你好,如果公司存在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则可以要求支付相应的赔偿金。建议详谈
您好,我想咨询一下物业办公人员每天有规定每天要工作几个小时吗,
工作每日超过8小时可以到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第三十七
青岛特殊工种范围
特殊工时工作制的适用范围:1、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等行业中需要连续作业的职工;2、地质及资源勘探、建筑、制盐、制糖、旅游等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
就是我在工厂是去年六七月份离职的,这样影响我找工作,工厂这属于什么行为?
法律分析:工人去劳动局投诉了工厂,劳动部门会和用人单位进行沟通确认,用人单位会积极应诉,如果双方不能达成一致的,可以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