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亲假请假条格式

更新时间:2018-08-07 14:59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现在我国还是存在很多职工与亲属因为工作原因,而长期远居两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就有了探亲假的规定。那么对于探亲假请假条格式是怎么样的。以下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内容。

  一、探亲假请假条格式

  尊敬的(科长、处长、主任):

  根据国家和单位关于探亲假的有关规定,我拟于x年 x月x日至x年 x月x日休探亲假 x天。请给予批准为盼!

  特此申请

  申请人:

  年 月 日

  注意事项:

  探亲请假条格式范本探亲假条(交人事处)姓名 企业 去向 事由(未婚探亲、探配偶、已婚探父母) 探亲假天数 路程假天数 请假起止日期 销假时间。部门领导签名年月日。

  探亲假条(交财务处)姓名 企业 去向 事由(未婚探亲、探配偶、已婚探父母) 探亲假天数 路程假天数 请假起止日期 销假时间。部门领导签名年月日人事处盖章。

  二、请假条主要结构

  1、居中写标题“请假条”,这是所有应用文的通用要求,用来表明此文是用来请假的条子

  2、请假对象的称呼,请假是想得到批准,这个地方往往是老师、领导等,这个地方要尊称。

  3、请假原由,这个地方要实事求是,否则后果自负

  4、请假起止时间,这个非常重要,必须重点提出,明确。

  5、祝颂语。祝福对方,这个是所有公文里表示对对方的友好。

  6、请假人签名。 你自己的签名,一般不用按手印,只需要签字即可。

  7、请假时间。 填写当前你写请假条的时间。

  三、探亲假的国家规定

  根据1981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享受探亲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主体条件:只有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职工才可以享受探亲假待遇。

  2、时间条件:工作满一年。

  3、事由条件:

  (1)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配偶的待遇;

  (2)与父亲、母亲都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

  “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是指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在家居住一夜和休息半个白天。职工与父亲或与母亲一方能够在公休假日团聚的,不能享受本规定探望父母的待遇。需要指出的是,探亲假不包括探望岳父母、公婆和兄弟姐妹。新婚后与配偶分居两地的从第二年开始享受探亲假。此外,学徒、见习生、实习生在学习、见习、实习期间不能享受探亲假。

  以上就是关于探亲假请假条格式的知识,还有其他需要了解的法律信息,欢迎上找法网进行咨询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年休假,探亲假问题
你好,休息休假管理制度如下: 1、对于休息日安排工作的,只有在不能安排补休的情况下,才支付加班报酬(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对于法定休假日安排工作的,无论是否
请假条模板学生,请假条一般要怎样书写?学生请假条模板是怎样的?
学生请假条模板: 尊敬的______老师: 我是_____________初\高______级_____班学生__________,因_______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请假条格式是怎样的?怎么写请假条?
写清楚请假内容就可以了的!
辞职 请假条
可以提前30日以书面的方式提出辞职。
没有出生证明,怎么办?
户籍部门查询具体情况
父母拿我压岁钱犯法吗?
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离婚后,如果一个男人想在再婚后把现任妻子的户口留给他,你该怎么办
再婚户口的迁移需要准备申请人的书面报告、原户口簿、新家庭成员名单和单位证明,或房产证明,另外还必须提供结婚证或离婚证等资料迁移到再婚对象的户口所在地。法律依据:
申请五保户需要什么条件?
需要办理相应的养老保险手续,并且在民政部门办理相应登记
有一个代还咋么处理
你好,要求承担赔偿责任
法庭内,但还没开庭,可不可以进行录音的,
法律分析:开庭不可以录音。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当中规定的内容可知,明确要求禁止对庭审活动进行录音、录像。开庭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完成审判前的准备工作之后,在法院或
是职高的一名学生,学校安排实习在长虹厂里,还上夜班,从晚上8点上到第二天早上8点,这犯法吗
视情况而定:其一、如果劳动者的工作本身就属于夜间工作,单位强制上夜班的行为属于合法行为;其二、不符合上述情况的,单位强制上夜班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法律依据:《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