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条例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更新时间:2018-08-08 17:21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随着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越来越好,现在很多劳动者都有购买工伤保险,让劳动者在因公受伤的时候,也有保障,什么是工伤保险条例呢?工伤保险条例的适用范围有哪些?关于这些问题,找法网小编整理了下面这篇文章,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工伤保险条例?

  《工伤保险条例》 是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而制定的法律条例,于2004年1月1日起施行。自施行以来,对于及时救治和补偿受伤职工,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条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了解决出现的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认真总结条例实施经验的基础上,于2009年7月起草了《工伤保险条例修正案(送审稿)》,报请国务院审议。

  二、工伤保险条例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对不同单位是否参加工伤保险有不同的要求:

  一是所有的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都必须缴费参加工伤保险制度。这些单位的工伤风险度相对较高,必须参加工伤保险基金统筹才能分担风险,从而使工伤职工的权益获得保障。

  二是国家机关,由于其工伤风险低、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社会保险自成体系,因此,《工伤保险条例》第62条第1款规定,国家机关不参加工伤保险制度,而是由所在单位支付有关的费用。具体办法由劳动保障部会同人事部、财政部规定。

  三是事业单位与社会团体。这些单位的情况比较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依照或者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的,执行与国家机关相同的政策,不参加工伤保险制度;不依照或者不参照公务员进行人事管理的,其工伤保险等办法,由劳动保障部会同人事部、民政部、财政部参照《工伤保险条例》另行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四是民办非企业单位,实行与不依照或者参照公务员进行人事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相同的办法,以体现待遇平等的原则。具体办法由劳动保障部会同民政部、财政部参照《工伤保险条例》另行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工伤保险条例》自2004年1月1日施行以来,对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规范和推进工伤保险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如果你对此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咨询我们找法网的在线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是否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范围内么看这个怎么看是否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范围内?
工伤死亡,工伤保险赔偿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
工伤保险条例
供养‘亲属’抚恤金中的‘亲属’是指: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条件是: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无年龄限制);工亡职工配偶男年满60周岁、女年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工伤保险条例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
工伤保险条例2014全文
工伤保险条例2014全文
工伤保险条例
工伤保险条例
到 公司所在地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咨询。相关法规: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五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工伤保险条例》
一般指交警部门,法院。
查看近期交水费记录。
如果水费提供商不认可你的说法,你可以考虑向当地的水务管理部门或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投诉,并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你的主张。
判决书出来了,被当事人发抖音
如果判决书被误发抖音,当事人或律师应立即采取措施,如联系抖音平台删除相关内容,向法院报告并寻求帮助,以及向公安机关报案等。同时,建议保存相关证据,以便维权时使用
一个家族不同姓可以结婚吗?
不同姓家族成员可结婚。操作如下:首先,确认双方无直系或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其次,满足法定结婚年龄并自愿结婚;最后,依法进行结婚登记。若存在血缘关系或违反其他婚
2008年1月8日今年满16岁了吗?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对于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是一个重要议题。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未成年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