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假的请假事由怎么写

更新时间:2019-09-27 12:23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产假是一种国家法定的假期,符合条件的员工是可以享受产假的,产假的时间也是非常多的,有利于保障妇女劳动者的权益。那么,产假的请假事由怎么写呢?下面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产假的请假事由

  一、国家规定产假多少天

  1、产假:98天+15天(难产)+15天(多胞胎每多生一个婴儿)。

  2、产前检查:女职工妊娠期间在医疗保健机构约定的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包括妊娠十二周内的初查),应算作劳动时间。(有些企业将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的时间计为病假、缺勤等,侵害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3、产前工间休息:怀孕七个月以上,每天工间休息一小时,不得安排夜班劳动。

  4、授乳时间:婴儿一周岁内每天两次授乳时间,每次30分钟,也可合并使用。

  二、产假的请假事由怎么写

  1、标题

  在请假条上方的中央位置,用较大的字体注明“请假条”三个字,根据请假事由的不同,也可以将“产假”两个字加上,注明“产假请假条”也是可以的。

  2、向谁请假

  根据每个单位请假制度的不同,有时候需要向单位办公室请假,有时候需要向人事部门请假,有时候需要向某位领导请假,不管向谁请假,在标题下方、正文的左上方都需要写明向谁请假,应该顶格写上“某某单位办公室”、“尊敬的某某单位领导”等称唿,称唿后面加上冒号。

  3、正文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请假条,正文都是最主要的内容,也是很多请假人最不会写的部分。第二步写完称唿之后,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请假条的正文内容。根据国家规定,产假一般为90天,但也有其他的特殊情况,可以参照“注意事项”。产假请假条的正文应该写明预产期和具体的请假日期,譬如“本人是____年____月____日的预产期,经医生建议,定于____年____月____日提前待产,特从____年____月____日开始请假,到____年____月____日假期结束,期限为_____天。”写完请假日期之后,另起一行并空两格,写上“特此申请,恳望批准”或“特此申请,望领导审批”的字样。这样,产假请假条的正文就完成了。

  4、落款

  请假条正文结束之后,在请假条的右下角写明请假人的姓名,格式是“申请人:某某”,也可以更加具体的注明申请人的部门,格式是“xx(部门)xx(姓名)”。

  5、时间

  落款写完之后,另起一行,在落款的正下方,注明时间,这个时间一般是提交请假条的时间,譬如我在9月10日写了请假条,在9月10日将请假条提交给了单位相关部门或是相关领导,那么日期一般写“2019年9月10日”。

  三、企业单位产假请假条怎么写

  篇一

  尊敬的领导:

  我因怀孕已有某个月时间(医院相关证明附在请假条后),即将临产,现需请产假,具体时间为某年某月某日到某年某月某日,请准予批准为盼!

  请假人:某某某

  篇二

  尊敬的领导:

  我因生产,需要回家休息,调养身体。特向领导申请办理请假手续。经医生鉴定于201__年__月__日的预产期。经医生建议定于201__年__月__日前提前待假,回家休息。本人从201__年__月__日开始请假,于201__年__月__日收假,请假期限为173天。特向领导申请办理请假手续。目前本岗位的工作已移交给________同志,________同志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已经完全可以胜任本岗位工作。另在此非常感谢领导对我的关心和照顾。

  特此申请,望领导审批!

  篇三

  xx(单位)办公室:

  因本人即将临产,根据国家规定产假为90天,自即日起向办公室请产假。

  特此请假,恳望批准!

  xx(单位)

  xx(部门)xx(姓名)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产假的请假事由怎么写”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知道,产假进行请假时,要写请假条,请假条的正文内容最主要的就是产假的情况,应该写明预产期和具体的请假日期。若您还遇到其它问题,欢迎上找法网的法律平台,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请问实习单位不给实习工资,是否正常?
您好您所说的实习,如果按照施工期的法律规定来讲,不得低于正式工资的80%。因此,实习期间不给工资是不合理的。建议与学校和用工单位协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