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注册资本登记的规定有哪些

更新时间:2019-03-29 16:54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注册资本是公司作为一个经济主体,对外宣称的能承担的责任大小。那么,企业注册资本登记的规定有哪些? 注册资本认缴期限并不是越长越好?注册资本认缴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来详细说明一下。希望对大家会有所帮助。

  一、企业注册资本登记的规定有哪些

  第一条

  为规范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企业注册资本登记的规定有哪些

  第二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依法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

  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依法登记的全体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

  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募集设立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依法登记的实收股本总额。

  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规定公司注册资本实行实缴的,注册资本为股东或者发起人实缴的出资额或者实收股本总额。

  第三条

  公司登记机关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登记公司的注册资本,对符合规定的,予以登记;对不符合规定的,不予登记。

  第四条

  公司注册资本数额、股东或者发起人的出资时间及出资方式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五条

  股东或者发起人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

  股东或者发起人不得以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特许经营权或者设定担保的财产等作价出资。

  第六条

  股东或者发起人可以以其持有的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公司(以下称股权所在公司)股权出资。

  以股权出资的,该股权应当权属清楚、权能完整、依法可以转让。

  具有下列情形的股权不得用作出资:

  (一)已被设立质权;

  (二)股权所在公司章程约定不得转让;

  (三)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股权所在公司股东转让股权应当报经批准而未经批准;

  (四)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不得转让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

  债权人可以将其依法享有的对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公司的债权,转为公司股权。

  转为公司股权的债权应当符合下列情形之一:

  (一)债权人已经履行债权所对应的合同义务,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或者公司章程的禁止性规定;

  (二)经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或者仲裁机构裁决确认;

  (三)公司破产重整或者和解期间,列入经人民法院批准的重整计划或者裁定认可的和解协议。

  用以转为公司股权的债权有两个以上债权人的,债权人对债权应当已经作出分割。

  债权转为公司股权的,公司应当增加注册资本。

  第八条

  股东或者发起人应当以自己的名义出资。

  第九条

  公司的注册资本由公司章程规定,登记机关按照公司章程规定予以登记。

  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应当经验资机构验资。

  公司注册资本发生变化,应当修改公司章程并向公司登记机关依法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条

  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认缴新增资本的出资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认购新股,应当分别依照《公司法》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缴纳出资和缴纳股款的有关规定执行。股份有限公司以公开发行新股方式或者上市公司以非公开发行新股方式增加注册资本的,还应当提交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核准文件。

  第十一条

  公司减少注册资本,应当符合《公司法》规定的程序。

  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规定公司注册资本有最低限额的,减少后的注册资本应当不少于最低限额。

  第十二条

  有限责任公司依据《公司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收购其股东的股权的,应当依法申请减少注册资本的变更登记。

  第十三条

  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折合的实收股本总额不得高于公司净资产额。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为增加资本公开发行股份时,应当依法办理。

  第十四条

  股东出资额或者发起人认购股份、出资时间及方式由公司章程规定。发生变化的,应当修改公司章程并向公司登记机关依法申请办理公司章程或者公司章程修正案备案。

  第十五条

  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规定公司注册资本实缴的公司虚报注册资本,取得公司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依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六条

  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规定公司注册资本实缴的,其股东或者发起人虚假出资,未交付作为出资的货币或者非货币财产的,由公司登记机关依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七条

  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规定公司注册资本实缴的,其股东或者发起人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的,由公司登记机关依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八条

  公司注册资本发生变动,公司未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依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九条

  验资机构、资产评估机构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公司登记机关应当依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十条

  公司未按规定办理公司章程备案的,由公司登记机关依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十一条

  撤销公司变更登记涉及公司注册资本变动的,由公司登记机关恢复公司该次登记前的登记状态,并予以公示。

  对涉及变动内容不属于登记事项的,公司应当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

  第二十二条

  外商投资的公司注册资本的登记管理适用本规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2005年12月2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布的《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2009年1月14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布的《股权出资登记管理办法》、2011年11月2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布的《公司债权转股权登记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二、 注册资本认缴期限并不是越长越好

  正因为注册资本认缴期限是股东自己约定,于是有些创业者就认为注册资本认缴期限是不是越长越好呢,其实不然,因为注册资本认缴期限等信息以后是向社会公示的信息。

  例如:你在章程里设置为2年,那么股东就要按约定时间内把资金到位。需要注意的是,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三、 注册资本认缴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实行认缴制也相应配套出台了《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条例规定企业必须在公示系统如实公示认缴、实缴额,便于公众查询。假如别人与你签订大额经济合同前查到你公司实缴额较少,那么人家可能会怀疑你的实际履约能力,也许合同就签不了,生意就黄了。

  认缴资金也并非越多越好,如果在约定期限内未完成出资,需要承担相应责任,但是可以在约定出资期限届满前做注销登记。

  股东要按照自主约定并记载于公司章程的认缴出资额、约定的出资方式和出资期限向公 司缴付出资,股东未按约定实际缴付出资的,要根据法律和公司章程承担民事责任。

  如果股东没有按约定缴付出资,已按时缴足出资的股东或者公司本身都可以追究该股东的责任。

  如果公司发生债务纠纷或依法解散清算,没有缴足出资的股东应先缴足出资。

  以上就是关于公司注册资本的全部内容,新公司法的颁布,公司的注册资本由实缴制改为了认缴制,这个改变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若是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可以咨询找法网上的在线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最新的公司法关于公司注册资本的规定
公司法对注册资本的规定有以下几点:1、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对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实缴、
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还是少好
<p>注册资金是国家授予企业法人经营管理的财产或者企业法人自有财产的数额体现,是企业实有资产的总和,随时由资金的增减而增减。我们一般不说公司注册资金要不要实缴,
出资时间根据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第
你好:这个应该是不可以的,建议聘请公司法律顾问解决比较好的。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企业注册资本登记管理条例
请上网查阅: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
外企已登记外债转增注册资本的政府文件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完善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发布时间:2003-03-03  文号:汇发〔2003〕30号
如何查看医保卡余额?
医保卡余额查询方式有:1、拨打当地的医疗保险中心统一查询电话,来进行查询。2、登录当地社会保障卡服务平台,来查询余额。3、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医保卡,前往当地
员工私下和顾客的行为,离职后店里需要负责吗
公司员工的行为是否代表公司这要看是怎样的界定,如果是公司的员工在处理公司的事务的时候,他所代表的言行举止以及一些所有的行动都是代表公司的,如果他是在自己的私生活
我们跟学校实习,但是实习工厂故意克扣我们的工时
您好,您具体遇到了哪方面的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