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开庭程序一般怎么走

更新时间:2020-04-13 12:43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那么行政诉讼开庭程序一般怎么走?以下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内容。

  行政诉讼开庭程序一般怎么走

  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必须依据法定程序进行。一般的庭审程序分为六个阶段:

  1、开庭准备。人民法院应在开庭前3日传唤、通知当事人、诉讼参与人按时出庭参加诉讼。对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张贴公告,载明开庭时间、地点、案由等。

  2、开庭审理。开庭审理时,审判长要核对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第三人,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告知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等。

  行政诉讼开庭程序一般怎么走

  3、法庭调查。法庭调查是庭审的重要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当事人陈述和证人作证,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现场笔录、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来查明案件事实,审查核实证据,为法庭辩论奠定基础。

  4、法庭辩论。法庭辩论是指在合议庭主持下,各方当事人就本案事实和证据及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依据,阐明自己的观点,论述自己的意见,反驳对方的主张,进行言词辩论的诉讼活动。法庭辩论的顺序是: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答辩;互相辩论。

  5、合议庭评议。法庭辩论结束后,合议庭休庭,由全体成员对案件进行评议。

  6、宣读判决。合议庭评议后,审判长应宣布继续开庭并宣读判决。如果不能当庭宣判,审判长应宣布另定日期宣判。

  法律规定: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关于行政诉讼开庭程序一般怎么走的内容,行政诉讼开庭程序:开庭准备、开庭审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合议庭评议、宣读判决。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欢迎上找法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您进行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行政诉讼一般如何走流程
可以委托律师代为起诉
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属于行政受案范围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行政行政诉讼失虍行政诉讼失效期?‘
事关犯罪的案件,就是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调整的是直接的债权、债务,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股东等等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行政诉讼,解决行政争议,监督行政机关依法
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时效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
要打交通事,行政诉讼官司要打交通事,行政诉讼官司要打交通事,行政诉讼官司要打交通事,行政诉讼官司
1.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产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2.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3.认
单独在商场买了50元的零食后,去商场买了一部手机。问:A买零食的法律效力如何?谁应该拥有2000元奖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以下权利: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权、获得知识权、人格尊严权和监督举报权。
学生不上课,这是违法的吗?
你好,可以去教育局投诉
别人对我嘲笑导致我出现心理问题算霸凌吗?
处理方式包括寻求法律援助、心理干预和与欺凌者协商等。选择时应考虑具体情况,如欺凌严重程度、个人心理承受能力等,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律师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学校规定不让戴表,但是我带了被老师没收了。我找老师要,老师不还我。
如果认为老师行为侵犯了你的权利,可以先尝试与老师沟通解决。若沟通无果,可以向学校管理层反映,寻求公正处理。若问题仍未解决,可以寻求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班上的同学随便起难听外号,并且到处都宣传,好多人知道,他们在二班喊,我一班都能听到
即使外号没有侮辱性,但如果给你造成了困扰,你仍然有权要求对方停止使用。可以尝试私下沟通解决,或者向老师求助。若对方不听劝告,可以考虑采取正式途径维护权益。
老师在校外没收了我的东西。
老师在校外通常没有直接管理学生行为的权力。但老师仍然可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引导。若涉及违法行为,学生应自行承担法律责任,老师无权直接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