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更新时间:2018-05-30 08:29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犯罪。但是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对于这两个罪,有时比较难以区分。主要是这两个罪,有时候在主观层面上,很难判断。对于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找法网小编为您解答一二。

  故意伤害罪侵害的是他人的身体权,而故意杀人罪侵害的是他人的生命权

  一、区别故意杀人罪同故意伤害罪的关键,就在于两罪犯罪故意内容不同。

  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内容是剥夺他人生命,希望或放任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而故意伤害罪的故意内容只是要损害他人身体,并不是剥夺他人的生命。即使伤害行为客观上造成被害人的死亡,也往往是由于行为时出现未曾料到的原因而致打击方向出现偏差,或因伤势过重等情况而引起。行为人对这种死亡后果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完全是出于过失。

  因此,不能将故意伤害致死同故意杀人等同。同样,也不能将杀人未遂同故意伤害混为一谈。

  对于故意杀人未遂来说,没有将人杀死,并非由于行为人主观上不愿作为,而是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不能作为。被害人没有死亡是出于意料之外,完全违背其主观意愿的。而在故意伤害情况下,被害人没有死亡,完全是在行为人的意料之中。

  二、判断犯罪人主观故意内容、不能单凭口供,或仅根据某事实就下结论,而应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全面分析案情。

  根据发案原因、行为发展过程、犯罪工具、行凶手段、打击部位、打击强度、行凶情节、作案时间、地点、环境、犯罪人与被害人平时关系、致人死亡或未死亡的原因、犯罪分子一贯表现和犯罪后的态度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对于那些目无法纪、逞胜好强、动辄行凶、不计后果一类的侵害人身权利的行为,尽管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往往没有利害关系,犯罪人主观上也没有明确的杀人动机和日的,但行为人在行凶时,对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抱漠不关心的态度。

  所以,应按行为客观造成的实际损害的性质来确定危害行为的性质。致人死亡的,就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损害他人身体的,就构成故意伤害罪。

  三、区分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既遂、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未遂的界限,关键是要查明行为人故意的内容。

  如果行为人明知是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即使没有造成死亡结果,应定故意杀人罪,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伤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即使由于伤势过重,出乎其意外地导致死亡的应定故意伤害罪。

  故意内容问题属于主观思维意识范畴。主观意识支配、制约客观行为;客观行为反映主观意识、检验主观意识。

  因此,要正确判定故意的具体内容,必须全面综合、分析案件的各种事实情况。不能简单地根据某一事实做结论。

  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足罪完全就是两个罪,故意杀人罪要求嫌疑人具备夺取他人性命的故意,而故意伤人致人死亡只需要伤害的故意即可。从理论上,比较容易确定犯罪嫌疑人的主观心理;但是,在司法实务中,故意的证明是需要结合由嫌疑人的供述、客观行为等多种证据才能推理得出的,才能比较准确的区分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与14岁以下的女孩发生关系并怀孕,双方自愿犯罪
你好,如果女方自愿,则不构成刑事犯罪。如果我的解答帮助到你,请点击“采纳”并给予“好评”
行贿犯罪定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行贿罪量刑标准规定是:行为人构成该罪的,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
未成年人之间发生性行为算违法吗
法律分析:未成年人发生性行为是违法行为,依法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一条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
别人打仗叫我去去了打完了我看着对方持刀我拿酒瓶子防身犯法吗
法律分析:打架致人伤害,达到轻伤以上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主要看造成伤害,与使用凶器关系不大。不使用凶器造成轻伤以上的也构成犯罪。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是成年人我12周岁我勒同学勃子犯法吗
满14周岁了吗?抢劫还是抢夺
如果对方起诉我我会判刑入狱吗
法律分析:根据法律规定,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经检察长决定,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建议。
大家都在问
  • 950人咨询过
  • 108人咨询过
  • 108人咨询过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