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规定期限可以做工伤认定吗

更新时间:2021-06-18 09:39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劳动者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后,用人单位可以为劳动者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不申请的,劳动者或者其亲属可以申请认定,工伤认定有一定的期限。所以,我们要懂得学习和运用工伤认定的相关法律知识,来维护我们自身的合法权益。那么超过规定期限可以做工伤认定吗?接下来找法网小编将为您进行解答。

  一、超过规定期限可以做工伤认定吗

  发生工伤后超过工伤认定期限的,一般不能再申请工伤认定,但出现伤残的,伤情稳定后,可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超过规定期限可以做工伤认定吗

  二、工伤认定超过时间应该怎么办

  非劳动者及其近亲属原因导致超过认定时效的,可以申请工伤认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4〕9号)第七条规定,由于不属于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自身原因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工伤认定申请期限内,超过一年工伤认定时限的,可以向统筹地区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人社局不予受理的,提起民事诉讼救济。

  三、哪些情形不计入工伤认定期限

  由于不属于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自身原因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工伤认定申请期限内。

  有下列情形之一耽误申请时间的,应当认定为不属于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自身原因:

  1、不可抗力

  2、人身自由受到限制;

  3、属于用人单位原因;

  4、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登记制度不完善;

  5、当事人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申请仲裁、提起民事诉讼。

  以上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关于超过规定期限可以做工伤认定吗的法律知识,一般情况下,工伤在30日之内可以进行认定,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若您还有哪些不懂的法律问题,可以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是否超过工伤认定时效就无法认定工伤
你是否与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如果是的话你可以申请工伤认定,鉴定后要求索赔
事故发生超过一年是否还能申请工伤认定啊
你好,在工作期间发生工伤事故纠纷,单位未在出事30天内申请的,员工及家属应在出事后一年内申请工伤认定
工伤认定超过一年了能认定吗
很高兴为你解答:超过一年可以走人身损害赔偿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超过30以后,还可以做工伤认定吗?
你好,超过30天可以申请工伤认定
时间超过一年了,还可以认定工伤吗
您好,要看具体的情况。您怎么受伤的。
超过做工伤认定时间,还能做工伤鉴定吗?
你好,这边可以详细说下情况吗?
大学生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还是正式员工?
要依实习协议而定,如果协议没有约定那没有法律强制公司需要与实习生签订劳动合同
欠薪平台如何撤诉?
可以进行投诉和仲裁
确定仲裁效力的收费标准
你好,需要看仲裁事项才能确定收费标准。证据的话需要熟悉案情才好判断
社保局通知我需要退还失业补贴。我没工作的时候可以申请失业补贴吗?
失业保险待遇是指参加失业保险的劳动者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时,由失业保险基金提供的、以现金为基本形式的各种帮助。失业保险待遇主要包括失业救济、失业救助和补充失
劳务发工资是否与公司同一天发工资
不一定。劳务工资发放时间取决于合同约定,可能与公司发薪日相同,也可能不同。若合同无约定,建议与雇主协商明确,以保障自身权益。
我想查询一下丽水青田劳动监察电话
投诉丽水青田劳动监察,可以先电话联系劳动监察部门,了解投诉流程。准备好相关证据材料,如劳动合同、工资单等,按指引填写投诉表格并提交。劳动监察部门会进行调查处理。
酒店里招收17岁的人可以吗
酒店招收17岁员工需遵守相关法律。常见处理方式包括确保工作环境安全、提供必要培训、保障其接受教育权利等。选择不同处理方式时应考虑员工实际情况,以及法律法规的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