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监禁制度的适用条件

更新时间:2019-09-10 10:36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终身监禁具有较长时间隔离罪犯的功能,可以更好保护社会。自从我国规定了终身监禁制度,很多人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终身监禁是一直把人关到死吗?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一下终身监禁是否可以减刑,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终身监禁制度的适用条件

  一、终身监禁制度的适用条件

  依照经《刑法修正案(九)》修正后的刑法典第383条和第386条的规定,犯贪污罪受贿罪,犯罪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依法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法院根据其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死缓期满被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对其适用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两高”《解释》第4条第3款也规定,符合贪污、受贿数额特别巨大,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特别恶劣、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之情形的,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判处死缓并同时决定死缓期满被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予以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故而依据上述立法和司法解释的规定,针对贪污受贿犯罪的死缓犯适用终身监禁措施,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因严重贪污受贿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其二,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衡量应当适用终身监禁。

  二、终身监禁可以减刑吗

  被终身监禁的人是不可以被减刑的,终身监禁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惩罚,在某种程度上比死刑还有可怕,被判终身监禁的人,需要在监狱中度过自己的一生,是没有减刑和假释的,终身监禁的人的生活状态和其他的人也是大相径庭的。终身监禁是一种刑罚执行措施,不是新设立的刑种。

  三、终身监禁特点

  1、只适用于严重贪污、受贿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衡量应当适用终身监禁的;

  2、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二年,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死刑缓刑执行二年期满的的罪犯,可依法减为无期徒刑;

  3、依法被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或假释。

  终身监禁只适用于严重贪污、受贿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从终身监禁的特点就可以看出,原则上终身监禁是不可以减刑和假释的。若您还有其他的问题,欢迎登陆找法网咨询,我们的律师会对您的疑问进行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终身监禁和无期徒刑的区别是什么?终身监禁和无期徒刑有哪些不同?
终身监禁适用于犯贪污罪、受贿罪,犯罪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依法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而无期徒刑没有进行规定。”
被判终身监禁老了怎么办
终身监禁,即一直至生命结束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中国法律有没有终身监禁
你好,刑事犯罪,还是保留死刑
香港终身监禁是什么意思
终身监禁包括多种类型: 1、绝对终身监禁。对于某些犯罪一些国家在立法上规定了绝对终生监禁的。 2、裁量终身监禁。对于某些犯罪终身监禁是选择刑,具体是否适用由法官
香港判终身监禁能出来吗
终身监禁不能出来。终身监禁,是由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的刑罚执行措施。终身监
无期徒刑和终身监禁有啥区别?法律刑罚中的无期徒刑和终身监禁这两个是一个意思吗?无期徒刑和终身监禁有啥
不是一个意思,无期徒刑是介于有期徒刑和死刑之间的一种严厉的刑罚,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的刑罚方法,但可减刑或假释。终身监禁,是指对贪污、受贿行为,罪行极其严重,
中国的法律有终身监禁吗
中国的刑法有终身监禁。终身监禁,是指对贪污、受贿行为,罪行极其严重,判处死缓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不得减刑、假释的刑罚执行措施。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
我想咨询一下,骗保钱已追回还需要负刑事责任吗
经侦判定犯罪分子有骗保行为的,主要根据其实施犯罪行为的主观心理、和使用的犯罪手段等方法判定。如果犯罪分子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是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
敲诈勒索末遂构罪标准是如何的
敲诈勒索未遂量刑标准是:在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
夫妇吵架了。可以报警吗?
可以报警。受害人应根据受伤情况,由公安机关或居委会、所在单位出具证明到鉴定部门作伤情鉴定报告,需医治的,应到医治机构就诊并保存好单据。法律依据:《反家暴法》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