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属于非法经营吗

更新时间:2018-11-20 08:49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合法的民间借贷是受法律保护的,而高利贷是索取高额利息的贷款,是一种非法行为。高利贷肯有一定的社会危害,尤其是高利贷暴力催收的。非法经营,是指未经国家许可,擅自经营国家限制经营的物品的行为。那么,高利贷属于非法经营吗?现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解答。

  一、一般情况下,高利贷不属于非法经营

  1、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或叫大耳窿、地下钱庄,这些现今称为“放数”的放债人,向“高利贷”借钱,一般毋须抵押,甚至毋须立下字据。发放高利贷行为,属于民间借贷中的“借出”。

  2、高利贷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此类行为是否属于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相关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尚无明确规定。

  在一般情况下,发放高利贷的行为不符合非法经营罪中“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之要件,在现行《刑法》及司法解释对发放高利贷行为定罪量刑依据尚不充足的情况下,刑法应当坚守谦抑性品质,严格依照罪刑法定原则,不宜将此类行为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二、如果个人或单位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发放高利贷且情节严重的,则符合非法经营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1、首先,发放高利贷行为违反了国家的相关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以高利贷形式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出借资金行为法律性质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非法发放贷款行为是指:未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以营利为目的,向不特定的对象出借资金,以此牟取高额非法收入的行为”。

  2、其次,发放高利贷行为属于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放高利贷行为不同于普通民间借贷,以牟取高利为目的,逃避银行监管,违反了国家金融制度,扰乱了国家金融市场秩序。

  3、最后,发放高利贷行为情节严重的,才构成非法经营罪。

  这里的“情节严重”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要合理地确定发放数额标准。发放高利贷的数额涉及本金、放贷额、获利额、非法获利额等方面要符合我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二要合理地确定其他情形严重的标准。如是否属于经常性地向不特定的单位或个人出借资金,出借款项的笔数、累计金额大小,持续时间长短、放贷过程中是否具有其他非法行为等等。

  高利贷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也可以缓解银行信贷的紧张,有利于生产经营单位的融资。在一般情况下,高利贷是不构成非法经营的。需要高利贷发放的个人或单位,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发放高利贷,且情节严重的,才能被认定为非法经营。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高利贷行为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
放高利贷是否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如果个人或单位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发放高利贷且情节严重的,则符合非法经营罪的犯罪构成要件,理由如下: 1. 发放高利贷行为违反了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放高利贷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
放高利贷是否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如果个人或单位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发放高利贷且情节严重的,则符合非法经营罪的犯罪构成要件,理由如下: 1. 发放高利贷行为违反了
高利贷属于非法债务吗?
高利贷属于非法债务。关于高利贷是否违法,中国人民银行规定:民间个人借贷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但双方协商的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
你好律师,高利贷属于非法经营吗
1. 放高利贷行为不仅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而且具有刑事违法性。 2. 发放高利贷行为违反了《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兜底条款的规定,构成非法经营罪。 3. 近
高额贷款属于合法行为吗
目前,国家对高利贷有不同的定义。通常所说的高利贷是指贷款利率高出央行同期基准利率四倍的贷款。对于高利贷,如果贷款利率高出央行同期基准利率的,将不受到国家法律的保
高利贷与非法经营罪方面的
若行为人有违法发放高利贷的行为,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的案件,我国公安机关进行刑事立案的标准包括:个人非法放贷数额累计在20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放贷数额累计在10
放高利贷是犯非法经营吗
放高利贷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高利贷纠纷向您咨询,非法经营罪
你好,请写明所要咨询的具体情况
非法经营柴油罪怎么理解?自己用属于非法经营吗?
结合具体情况(细节)、后果和证据综合考虑,介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