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首情节的怎么量刑

更新时间:2020-05-24 15:59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行为人如果犯了罪,但是又向公安机关自首,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说明其有悔罪表现,应当从宽处罚。也就是说,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那么有自首情节的怎么量刑呢?接下来找法网小编就来为大家解答。

  一、有自首情节的怎么量刑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有自首情节的怎么量刑

  二、自首如何认定

  (1)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

  (2)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犯罪嫌疑人因病、伤或者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者先以信电投案的;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的;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经查实确已准备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法发[2010]60号),犯罪嫌疑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1)犯罪后主动报案,虽未表明自己是作案人,但没有逃离现场,在司法机关询问时交代自己罪行的;

  (2)明知他人报案而在现场等待,抓捕时无拒捕行为,供认犯罪事实的;

  (a)在司法机关未确定犯罪嫌疑人,尚在一般性排查询问时主动交代自己罪行的;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有自首情节的怎么量刑的相关内容,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若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登陆找法网免费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故意伤人倒到残疾怎么判刑,在自首的情况下
涉嫌故意杀人罪,自首可从轻或减轻处罚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盗窃罪金额在4000多元,起表现良好,有自首情节。该怎么判
根据犯罪金额,盗窃的量刑在拘役、管制、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至到无期均有可能。对于自首情节,综合考虑自首的动机、时间、方式、罪行轻重、如实供述罪行的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
故意伤害轻伤二级,有前科,累犯,自首怎么判刑?
你好,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比如涉嫌故意伤害程度轻重等等,还要结合这次事情是否有积极赔偿认罪态度怎样是否自首等等
有自首情节认罪伏法,会判什么刑
你好,需要结合案件具体情况
偷度自首,怎么处罚
要看情节,简单的就罚款,严重的会判刑
自首情节,判多久
是否是主犯?是否退赃?是否是初犯等综合评价刑期
然后自首了,怎么处罚
醉驾,一般六个月以内拘役,不排除判缓刑的概率。
别人的身份证绑定在微信上,我该怎么办?
你好,查查被冻结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低收入一类二类三类标准
低保一类二类三类标准分别为:1、一类每人每年1200元进行补助;2、二类每人每年2400元进行补助;3、三类每人每年3600元进行补助。法律依据:《城市居民最低
12月份辞职,怎么办社保
社会保险对劳动者提供的是基本生活保障,只要劳动者符合享受社会保险的条件,即或者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或者已按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即可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已经离婚的孩子和妈妈爸爸是黑户会影响孩子吗?
要看具体孩子以后什么事进行审查而定
未成年人可以拿着护口本的照片去寄快递吗
你好,是可以收集证据是可以直接起诉对方的
怎么拨打外地报警电话
一、外地号码打110怎么打1、外地号码拨打110具体情况如下:(1)在本地拨打外地的报警电话,应当110前边加区号;(2)如果在外地,直接拨打110;(3)直接
经济纠纷问题
经济纠纷是指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因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矛盾而引起的权益争议,包括中等主体之间涉及经济内容的纠纷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与行政机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