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费用的管理和使用

更新时间:2018-06-08 13: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诉讼费是指当事人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程序应当缴纳的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那么,对于诉讼费的管理和适用,我国法律法规是如何规定的呢。这部分费用是否有很好的利用,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至于被贪污。今天找法网小编就为大家介绍,诉讼费的管理和使用。

  诉讼费用的管理和使用

  根据财政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人民法院诉讼费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各级人民法院依法收取的诉讼费用,属于国家财政性资金,其收取、分配和使用要纳入财政管理。诉讼费用的收取方式、开支范围、收费票据式样等,按财政部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统一规定执行。

  各级人民法院的诉讼费用全额纳入财政专户,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诉讼费用由省级财政专户集中管理,实行分级使用与省级统筹相结合的方式。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诉讼费用,要由当事人直接全额交入省级财政在当地指定银行开设的省级财政专户分户,由省级财政专户集中管理

  省级财政专户集中的地方各级人民法院诉讼费用,由代理省级财政专户分户的银行,按规定比例就地及时分别划入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所在的同级财政专户和省级财政专户。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诉讼费收入分级使用和省级统筹的具体比例,由各省级财政部门会同高级人民法院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其中省级统筹的比例不得高于各级地方法院所收取诉讼费用的30%。

  诉讼费用的收取和退还

  1、诉讼费用的交纳和收取制度应当公示。人民法院收取诉讼费用按照其财务隶属关系使用国务院财政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印制的财政票据。案件受理费、申请费全额上缴财政,纳入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2、人民法院收取诉讼费用应当向当事人开具缴费凭证,当事人持缴费凭证到指定代理银行交费。

  3、案件审结后,人民法院应当将诉讼费用的详细清单和当事人应当负担的数额书面通知当事人,同时在判决书、裁定书或者调解书中写明当事人各方应当负担的数额。需要向当事人退还诉讼费用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15日内退还有关当事人。

  诉讼费的管理和适用的规定,很好的利用了诉讼费用,防止诉讼费用被单位或者个人挪用。以上就是诉讼费管理和适用的具体规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诉讼费用流程一般诉讼费用多少
你好,要看你是什么案件,加上你的标的算的、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诉讼费用中的其他诉讼费用包括哪些
你好,诉讼费是指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向法院缴纳的提起诉讼的费用,其中包括案件受理费,以及其他诉讼费用。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诉讼是不需要当事人交纳费用的,除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什么是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向法院缴纳诉讼费用需要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来进行吗?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是国务院于2006年12月19日颁布并在2007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文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和《
负责法律诉讼费用和诉讼费用,负责律师费用。
民事诉讼律师费的收取标准:不涉及财产关系的:800元~10000元/件;涉及财产关系的:每件基础服务费1000~2000元。争议财产标的额超过1万元的,按下列比
离婚诉讼费用如何收取,诉讼费用如何退还。
1、离婚案件案件受理费按照每件10-50元进行收费。 2、如果是包括财产分割的离婚案件,财产超过20万元的,将按照财产超过20万元的部分的 0.5%来收取诉讼
离婚诉讼费用,无婚后财产,诉讼费用大概多少
我国法律规定了夫妻双方的婚后财产通常情况下事由夫妻双方共同享有的,而夫妻双方再婚后的债务如果是双方都知晓并且勇于共同生活的,可以认定为由夫妻双方共同承当。双方离
诉讼费用
诉讼费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81号《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如对回答满意,请按采纳!
加盟商倒闭了,之前与加盟商签订的合同还生效吗?
双方按照法律规定签订连锁加盟合同后,一般情况下都是有效的,但有出现以下情况的视为无效:1、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方利益;2、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
股东出资不实怎么起诉?
按照具体出资比例进行解决确定
企业存续是什么意思可靠吗
企业存续是指企业设立登记六个月以上且正常经营的。除存续外,还有开业、歇业、清算等状态。这些都会被公示,还有从业人数、资产总额、负债总额等信息。法律依据:《企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