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怎么开

更新时间:2018-06-21 11: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上高中或者大学了以后,由于已经超出了九年义务教育的范畴,学费等相关费用与之前相比较而言都有了一个很大的跨越,一些贫困的家庭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支撑学生完成学业。而贫困学生可以在学校申请助学金,来完成自己的学业。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怎么开?请随找法网小编来了解。

  一、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怎么开

  需要写明家庭成员情况及家庭收入、困难的原因和程度等情况,需要你所在的街道或居委会出具。以下四种情况属于生活困难:

  1、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扶养人的居民;

  2、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或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3、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以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4、其他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以上所说的“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所在省统计局当年四月份左右公布的上年度省平均统计数为准。

  以上四种情况的证明,有工作单位的由工作单位证明,无工作单位的城市人口由社区居委会证明,上报街道办事处核准;农村人口则由村委会证明,报乡政府核准。

  二、家庭经济困难证明范文

  兹有我镇(县)___________(具体地址)村民(居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子(女)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大学录取,该生家庭___________(家庭成员状况),主要从事___________(主要收入来源),家中经济收入___________(家庭收入状况),经济状况___________(是否困难),家庭经济能力无法负担该生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请有关银行和学校给予该生助学资助,扶助该生完成学业。特此证明!

  ___乡(镇)人民政府(或县民政局)单位公章:

  ____年____月____日

  以上就是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怎么开的全部内容。想要成为家庭经济困难家庭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学生提交很多的材料,而且政府和学校也需要经过层层的审核通过才行。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家庭困难户证明怎么开?
办理经济困难证明的方式如下: 1、由困难家庭向所在社区居委会写出家庭贫困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所在社区居委会进行入户调查了解情况后,对情况属实的,签署意见并加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贫困家庭欠债要怎么写证明和在哪里盖章证明
你这个肯定是你当地居委会那里盖章
家庭贫困证明怎么写,是法院救济补助用
贫困户补助申请书应写明下列事项:<br /> 1、申请机关的名称;<br /> 2、申请人的身份信息;<br /> 3
我现在需要写一份经济困难证明,怎么写
罪犯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的书写方式如下: 1、需要在当地民政局出具困难户证明的; 2、需要让村里的领导来写然后盖上村里公章去民政局盖个章就可以了。这个主要是用来在减
也就是我现在需要写一份经济困难证明,怎么写
法律分析:罪犯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的书写方式如下: 1、需要在当地民政局出具困难户证明的; 2、需要让村里的领导来写然后盖上村里公章去民政局盖个章就可以了。这个主要
也就是说,我现在需要写一份经济困难的证明,怎么写
家庭经济困难申请表需要盖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承诺内容应包含以下内容:承诺人信息;家庭实际情况;责任承担;承诺人签字;签署日期等。贫困证明是到街道办事处
因结婚彩礼过多导致的家庭贫困,怎么写贫困证明?
离婚彩礼生活困难证明的书写:男方首先要写明双方当事人的个人基本信息、自己支付彩礼的时间、支付彩礼的原因以及支付彩礼的方式,男方还要在证明中举证证实自己在给付给女
家庭贫困证明怎么证明
三级贫困证明需写明下列内容:自然人性别、民族、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等信息;家庭经济困难原因;村(居委会)、乡(镇、街道办事处)、县(市、区)三级部门公章;其他。当
贫困证明上的家庭人口怎么填?
贫困申请书应当载明的有家庭年总收入、收入来源及家庭成员人均收入数;申请人姓名、住址及其共同生活成员姓名、年龄、相互关系,就业情况等。申请人应当在申请书上签字。法
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去哪里开
出现家庭经济纠纷的处理方式为:协商、申请调解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调解解决。人民法院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法律依据:《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