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注意事项

更新时间:2018-06-06 09:13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在市场上有些公司打着“投资”的旗号,实际上却做一些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事情,这是属于违法的行为,需要投资客们特别的注意,避免自己上当受骗。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注意事项,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

  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注意事项

  一、客观方面不构成

  行为人借款数额虽然较大,但是仅仅向几人借款,且与借款对象都有一定的社交关系基础,行为人的借款方式是一对一通过电话或当面的民间借贷典型模式,因此行为人不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二、主观方面不构成

  被告人仅仅是受雇佣履行职责,没有决定、批准、纵容、指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的资格、职责、行为,不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因此没有参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主观故意,其所获取的报酬也仅仅是工作职责内的固定工资,并不包含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提成,因此被告人不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三、客体方面不构成

  行为人的吸储行为并没有扰乱金融秩序,将资金用于生产经营而非资本经营,没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不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四、主体方面不构成

  涉案组织不具有法人主体资格(如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个人独资企业或其他非法人团体),不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关犯罪主体。

  相关涉案款项没有进入单位账户,资金也不由单位支配、使用,相关自然人的行为不能代表单位的整体意志,因此单位不构成犯罪。

  实践中,指控机关往往忽略单位犯罪而只指控个人,这会涉及到追诉立案标准的变化引发无罪。

  以上就是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注意事项。由于此罪与非罪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明确,所以在认定时容易出现不准确的情况。事实上,有的金融机构由于工作失误造成利率提高而吸收了大量公众存款,由于利率不是该金融机构故意抬高,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不属于其故意实施,因此不构成本罪。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四要件是什么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处理需综合考虑。在刑事处罚方面,依据《刑法》规定,根据犯罪数额、户数及损失情况定罪量刑。在民事赔偿方面,需退还非法吸收的存款,减少损害。具体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四要件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四要件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分析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处理需综合考虑。若情节严重,可能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并高额罚金;情节较轻,则可能处三年以下徒刑或拘役,并相应罚金。处理方式还涉及单位犯罪时,对
个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构成要件包含哪些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处理复杂,包括刑事追诉和民事索赔。刑事追诉由国家机关进行,依法定罪量刑;民事索赔由受害人提起,追讨损失。具体操作需依据案情、证据和法律程序,建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处理需综合考虑。若情节严重,如数额巨大或造成金融秩序严重混乱,可能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情节较轻,可能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处理复杂。若情节较轻,可能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若情节严重,刑期和罚金将增加。单位犯罪时,还会追究直接负责人员的责任。务必咨询专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法认定条件是什么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认定复杂。需满足一般主体、主观故意、侵犯复杂客体、实施非法吸收行为等条件。处理方式包括刑事起诉、民事追偿等,具体应依据案情、证据及法律规定综合
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的立案标准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应依法处理。如达到立案标准,公安机关将立案侦查,收集证据,查明事实,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法院将根据案件情况依法判决,对行为人进行相应的刑事
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刑罚标准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刑罚依据情节定。一般情况下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均并处罚金。 具体处理时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立案标准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立案标准明确。个人涉案金额达20万、对象30人以上,或单位涉案金额达100万、对象150人以上即可立案。处理方式包括刑事追责、追缴违法所得等,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构罪标准怎么界定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构罪看金额和户数。个人达二十万元或三十户,单位达一百万元或一百五十户可定罪。处理时需收集证据、确定涉案人员和金额,依法追诉,保护受害者权益,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