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税种之一,我们的很多行为其实都会产生税费,那么,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申报表模板是怎样的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纳税申报时,必须同时附列《发票领用存月报表》、《增值税(专用/普通)发票使用明细表》、《增值税(专用发票/收购凭证/运输发票)抵扣明细表》等三个附表。
纳税人分为两种,分别是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一)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会计核算健全,能够准确提供税务资料。属于一般纳税人的情形有:工业企业的年销售收入超过50万;商业企业的年销售收入超过80万。
(二)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在财政部规定的标准以下,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准确提供税务资料。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的情形有:工业企业的年销售收入未超过50万;商业企业的年销售收入未超过80万。
(一)“税款所属时间”:指纳税人申报的增值税应纳税额的所属时间,应填写具体的起止年、月、日。
(二)“填表日期”:指纳税人填写本表的具体日期。
(三)“纳税人识别号”:填写纳税人的税务登记证件号码。
(四)“所属行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的小类行业填写。
(五)“纳税人名称”:填写纳税人单位名称全称。
(六)“法定代表人姓名”:填写纳税人法定代表人的姓名。
(七)“注册地址”:填写纳税人税务登记证件所注明的详细地址。
(八)“生产经营地址”:填写纳税人实际生产经营地的详细地址。
(九)“开户银行及账号”:填写纳税人开户银行的名称和纳税人在该银行的结算账户号码。
(十)“登记注册类型”:按纳税人税务登记证件的栏目内容填写。
(十一)“电话号码”:填写可联系到纳税人的常用电话号码。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申报表模板的相关知识,由上述可知,纳税人申报表是有相关的格式规范的,纳税人应对此有所了解。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在实际法律问题情景中,个案情况都有所差异,为了高效解决您的问题,保障合法权益,建议您直接向专业律师说明情况,解决您的实际问题。立即在线咨询 >
你好,可以询问税务部门。
存在欺骗消费者情况,可以举报。到工商局、消费者协会进行举报,要求追究商家的法律责任。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的,该部门应当自收到投诉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予以处理并告知消费者。消费者协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br> 法律依据:<br>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六条<br> 消费者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的,该部门应当自收到投诉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予以处理并告知消费者。<br> 第四十七条<br> 对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中国消费者协会以及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消费者协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车辆有违章应该及早进行处理,准备处理违章如驾驶证等材料,查看违章是否属于自己车辆,填写交通违法当事人自愿接受处罚确认书,交至交通部门,按照罚单交钱。<br>法律依据:<br>《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八条<br>当事人应当自收到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对行人、乘车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的罚款,当事人无异议的,可以当场予以收缴罚款。罚款应当开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不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br>第一百零九条<br>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br>(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br>(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法定18周岁的计算:现在的年月日-出生时的年月日。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各国根据本国公民的生理、智力发育、习惯和社会要求,对成年人的年龄规定各不相同。<br> 法律依据:<br> 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第十七条<br>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br> 第十八条<br>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br>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法定代表人的风险是,由于法定代表人对外是以公司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公司的信誉和形象受损也会影响,法定代表人的个人信誉和形象。并且公司参与诉讼时,法定代表人往往也要代表公司出席诉讼活动。<br/> 法律依据:<br/>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十三条<br/> 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任,并依法登记。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应当办理变更登记。<br/> 根据2021年1月1日起生效施行的《民法典》第六十一条<br/> 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的负责人,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br/> 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义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br/> 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权力机构对法定代表人代表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br/> 第六十二条<br/> 法定代表人因执行职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法人承担民事责任。<br/> 法人承担民事责任后,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可以向有过错的法定代表人追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