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债务可以同时列股东为被告吗

更新时间:2021-04-19 13: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公司的债务顾名思义是指公司欠下的债务,公司的债务也需要及时的进行偿还,一般来说,公司的债务可以分为银行的债务和其他机构的一些债务。接下来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公司债务可以同时列股东为被告吗的详细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公司债务可以同时列股东为被告吗

  不可以,公司为被告。依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以其财产承担有限的民事债务,股东如实履行出资义务的,并且没有抽逃出资行为的,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或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如果出资不实或者抽逃出资的,要承担连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条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第二十八条 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第三十五条 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

公司债务可以同时列股东为被告吗

  二、公司债务法人要赔偿吗

  公司债务一般由公司个人财产承担,一般法人不承担公司债务。公司具有独立人格,法人代表如果作为自然人是不需要承担公司债务,但是,变更后的法人是要承担原公司债务的。

  我国民法典第一编总则规定:“企业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法人承担公司债务责任外,对法定代表人可以给予行政处分、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超出登记机关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非法经营的;

  (二)向登记机关、税务机关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三)抽逃资金、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的;

  (四)解散、被撤销、被宣告破产后,擅自处理财产的;

  (五)变更、终止时不及时申请办理登记和公告,使利害关系人遭受重大损失的;

  (六)从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动,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三、清偿公司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怎么办

  如果是公司在清算的情况下,公司清偿了全部公司债务之后,如果公司财产还有剩余的,清算组才能够将公司剩余财产分配给股东。根据《公司法》第186条规定:“公司财产在分别支付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取得公司剩余财产的分配权,是公司股东自益权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公司股东的基本权利。在分配方式上可采取货币分配、实物分配或者作价分配等形式,其基本要求是:既最大限度保护股东的权益,又体现出平等和公平分配原则。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关于公司债务可以同时列股东为被告吗的相关内容,偿还公司债务的时候,要根据公司的要求去偿还债务。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欢迎上找法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起诉公司可以把股东列为共同被告吗?
你好,可以把股东列为共同被告。
公司歇业股东对公司债务
《公司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企业法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公司债务 股东担保偿还
一般而言,对于公司的债务,按公司法及相关理论原则的,应该是由公司来承担的,股东不需要承担公司的债务。因为股东对于公司承担的是有限责任,这里的有限责任指的是在公司
股东代表诉讼机制的确立
股东代表诉讼机制的确立
股东权益常见法律问题
公司债务清偿 股东股份
按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内容处理
股东分期出资 公司债务
股东必须按约定进行出资义务,否则当公司最后承担债务时,就得要股东承担自己该承担的部分责任。
如何将汽车拖回担保公司
你好,可以要求保险公司垫付
今借到于今贷到有区别吗
常见的处理方式是明确区分今借到与今贷到。今借到一般指自然人间的借款,今贷到可能涉及金融机构。选择时需考虑借款性质、合同条款及法规要求,确保合同有效且权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