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廉租房申请书范文是怎样的

更新时间:2021-12-09 13:47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家庭收入、住房状况等符合市、县人民政府规定条件的困难家庭是可以申请廉租房的,但是在申请时需要除了需要准备相应的证明材料之外,还需要申请人写一份廉租房申请书,那么2022廉租房申请书范文是怎样的?以下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内容。

  2022廉租房申请书范文是怎样的

  2022廉租房申请书范文是怎样的

  廉租房申请

  本人***年7月出生,***年高中毕业后,曾在石哈河小学任民办教师,****年转正并于***年调回乌中旗一完小当老师,于***年11月退休,系海流图镇居民。我于***年结婚,***年因感情问题离异,生一女孩当时由男方抚养,住房留给男方。本人至今未再婚。离婚后,学校出于同情,曾将校园旁边一间20平方米的土房卖给我,****年校园扩建,校方出资5200元又将房屋收回拆除。至今本人无个人住房,现居住在兄弟家中。

  本人一直患有抑郁症,需定期到外地住院和长期服药治疗,退休工资仅2575元月,扣去应扣款项后,每月实际拿到手的仅201X元左右,看病吃药基本花去本人工资的大半,20**年,孩子高中毕业考上大学,当时男方再婚后生活比较困难,加上种种原因,男方家中是不主张孩子读大学的,所以我只好省吃俭用承担起孩子上学的全部费用,供孩子读完大学,现在孩子在外地打工,还未成家,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勉强够自己生活。所以至今本人无积蓄,有时生活费用还得靠弟兄姊妹来资助,面对现今不断上涨的房

  价,买房对我来说已经成为无望,现只能申请政府廉租住房一套,望给予批准为盼!

  申请人:***

  法律规定:

  《廉租住房保障办法》第十八条:建设(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民政等有关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可以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和住房状况等进行核实。申请人及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关于2022廉租房申请书范文是怎样的的内容,廉租房申请书的内容一定要真实,因为一般情况下是会有审核调查的。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欢迎上找法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您进行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廉租房申请书范文
廉租房申请书范文
个人申请书范文
廉租房申请书怎么写
廉租房申请书的写法: 1. 开头写好申请机构领导的称呼; 2. 正文内容是本人以及家庭成员的信息和家庭情况; 3. 最后协商申请人的名字并附上日期。
廉租房补贴申请表范文如何写
### 廉租房补贴申请指南 **一、申请人基本信息** 1. 姓名 2. 联系方式 3. 性别 4. 民族 5. 出生日期 6. 公民身份证号码 **二、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公租房个人申请书范文怎么写
书写办理公租房的申请书可以写明:个人资料,家庭境况,申请原因等。抬头写明被申请人;正文分三部分,第一部简要介绍姓名、出生年月、籍贯、工作情况、家里成员情况,第二
低保户廉租房补贴申请书怎么写
申请廉租住房补贴申请书的写法: 1、应写清楚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等基本信息; 2、写清楚当地的廉租住房补贴政策内容; 3、写清楚
廉租房申请书应该要怎样写
廉租房申请按照申请机构要求的格式进行写,一定要写进去的内容如下:家庭的收入情况、家庭的住房情况、家庭成员说明、约定租赁期限、租赁用途、租赁价格、修缮责任等条款,
孤儿已成年廉租房申请范文怎么写
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廉租房的分配形式以租金补贴为主,实物配租和租金减
廉租房申请范文如何写给律师。
你好,写明申请理由和事实情况
离婚无子女廉租房申请书怎么写
根据我国对租房实行登记备案制度,即租赁双方签订租房合同后,应当向房屋所在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登记备案。 (一)廉租房的凭证获取体程序: 1.登记申请。房屋租赁
孤儿廉租房申请书怎么写
建议委托律师代书。一般民事起诉状来说,需要写上这些内容:当事人基本情况、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此致某法院,具状人(签字)年月日。
申请廉租房时申请书怎样写
在代写法律文书时,事实和理由中应写清事实的经过、具体内容、纠纷产生的原因、诉讼请求及有关法律、政策依据。
大家都在问
  • 193人咨询过
  • 303人咨询过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