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中实际履行行为的认定

更新时间:2019-04-19 09:09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合同诈骗罪是一种新型的诈骗方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有愈演愈烈之势。那么,合同诈骗罪中实际履行行为的认定,是如何?合同诈骗免于处罚的情形,有哪些?合同诈骗犯罪的量刑处罚是怎样?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来详细说明一下。希望对大家会有所帮助。

  一、合同诈骗罪中实际履行行为的认定

  我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第三款规定:“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诈骗罪中实际履行行为的认定" alt="合同诈骗罪中实际履行行为的认定" />

  在市场经济中,履约能力的有无及大小,受各种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制约,具有可变性。没有履约能力与他人签订合同,未必就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有履约能力与他人签订合同,也不能完全排除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有的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没有履约能力,但其在合同签订后可以通过努力争取到履约的条件。对于这样的行为人,只要其在合同签订后有为履约积极努力的行为,就不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反之,有的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虽然无非法占有的目的,但在合同签订后由于情况变化,履约无望,进而产生非法占有的目的,同样可以构成合同诈骗罪。

  行为人的履约能力可分为完全履约能力、部分履约能力和无履约能力三种情形,应分别不同情况加以认定:

  (1)有完全履约能力,但行为人只履行一部分,如果其不完全履行的目的旨在毁约或避免自身损失或由不可避免之客观原因造成,应认定为民事欺诈行为;如果其部分履行意在诱使相对人继续履行,从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行为;

  (2)有完全履约能力,但行为人自始至终无任何履约行为,而以欺骗手段让对方当事人单方履行合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行为;

  (3)有部分履约能力,同时亦有积极的履约行为,即使最后合同未能完全履行或完全未履行,一般应认定为民事欺诈行为。但是,如果行为人的履约行为本意不在承担合同义务而在于诱使相对人继续履行合同,从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行为;

  (4)签订合同时无履约能力,但事后经过各种努力具备了履约能力,并且有积极的履约行为,则无论合同最后是否得以完全履行,均只构成民事欺诈;

  (5)签订合同时无履约能力,之后仍无此种能力而依然蒙蔽对方,占有对方财物的,应认定为合同诈骗行为;

  (6)有部分履约能力,但行为人自始至终无任何履约行为,而以欺骗手段让对方当事人单方履行合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行为。

  二、合同诈骗免于处罚的情形

  诈骗公私财物虽已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较大”的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且行为人认罪、悔罪的,可以根据刑法第三十七条、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一)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二)一审宣判前全部退赃、退赔的;

  (三)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四)被害人谅解的;

  (五)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三、合同诈骗犯罪的量刑处罚是怎样

  1、自然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本条之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因此,对于合同诈骗犯罪来讲,在不同的量刑幅度下面,法律规定的追诉时效是不同的。有的时候是五年,有的是10年,甚至还有20年的追诉时效。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归纳的全部内容。在市场经济中,履约能力的有无及大小,受各种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制约,具有可变性。行为人的履约能力可分为完全履约能力、部分履约能力和无履约能力三种情形。若是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可以咨询找法网上的在线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实际行为已经履行的法律效力
如果一方当事人已经实际履行了合同义务,同时对方当事人接受了履行,就可以说明双方当事人对合同的内容存在着共识,意思表示一致,因此合同成立。但在有些情形中,合同不能
法律规定以实际行为确认合同履行
你好,按照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合同签订日期晚于合同已经实际履行的日期的情况,合同是有效的,因为合同的目的就是履行
被告以实际行为拒绝履行合同
法定的拒绝履行合同的情况有:对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履行合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法律上或事实上不能履行的;债
以实际行为履行合同主要义务
您好,按照合同约定履行
合同诈骗罪怎么确认诈骗行为地?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该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
属于合同纠纷,可以要求起诉索赔的,及时委托律师处理。
实际履行地与约定履行地不符,请问是实际履行地法院管辖还是约定履行地法院管辖?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如需帮助或仍有不明之处,您可以直接通过电话免费咨询。
我的行为是否应定为实际履行了合同主要条款?
只有你的行为还不行,要有单位同意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