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合同诈骗行为

更新时间:2019-04-19 15:24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在如今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下,对于合同诈骗都不陌生,这是一种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的犯罪行为。在诈骗数额比较大的情况下就会判刑为诈骗罪。那么如何判断合同诈骗行为?以下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内容。

  一、如何判断合同诈骗行为

  1、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

  欺诈的故意,欺诈的故意包括两方面:一是陈述虚伪事实的故意;二是诱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的故意。

如何判断合同诈骗行为


  2、欺诈人实施了欺诈行为。

  欺诈行为,是指欺诈人故意陈述错误事实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故意陈述错误事实和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是构成欺诈行为的两个方面。

  3、被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

  构成欺诈,一般必须是被欺诈人的错误认识与欺诈人的欺诈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易言之,如果被欺诈人订立合同,那么必须是欺诈人提供的虚假情况与合同内容有密切关系,并且被欺诈人因欺诈人提供的虚假情况对合同内容发生了错误认识。

  4、被欺诈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

  如果被欺诈人的意思表示并不是因欺诈行为而作出的,也不构成欺诈。这表明被欺诈人的意思表示与欺诈行为之间具有因果联系。

  二、合同诈骗罪的构成特征

  1、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国家对合同的管理制度,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又侵犯了对方当事人的公私财物所有权。与诈骗罪所侵犯的公私财物所有权这一单一客体不同,合同诈骗罪侵犯的是包括财产权益和经济秩序的双重客体。

  2、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不履行合同义务,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单位犯合同诈骗罪,是指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在执行职务的活动中,以单位的名义,为了单位的利益,利用签订、履行合同进行的诈骗犯罪活动。司法实践中常见到的是仅以单位的名义签订、履行合同,而骗取的公私财物全部或者大部分中饱私囊,即使用于单位也是很小的一部分,只是为了掩人耳目,对此应按个人犯罪处理。

  4、主观方面只能依直接故意构成,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间接故意与过失不构成本罪。[3]在经济活动中,行为人违背法律规定,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利用合同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达到非法占有的目的。这种犯罪故意可以产生在合同签订之前,也可以产生于合同履行过程中。

  三、合同诈骗罪的量刑标准

  1、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单处罚金:

  个人合同诈骗,数额不满5000元的,单处罚金刑;5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的,为拘役刑;1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12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2、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个人合同诈骗数额满3万元,为有期徒刑三年。数额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个人合同诈骗,犯罪数额4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犯罪数额4万元,为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3、具有两个以上情形的,在六个月之内酌情增加刑期:

  (1)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2)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3)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4)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5)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6)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7)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

  (8)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9)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关于如何判断合同诈骗行为、合同诈骗罪的构成特征以及合同诈骗罪的量刑标准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欢迎上找法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您进行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如何界定合同诈骗罪和诈骗罪
关于如何界定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核心问题,主要在于犯罪行为和对象的差异。合同诈骗罪特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诈骗行为。处理方式包括刑事追诉和可能的民事诉讼,根据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一样
合同欺诈与诈骗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合同欺诈主要涉及到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可以由自然人或单位实施;而诈骗则是自然人通过捏造事实或隐瞒真相来骗取财物的一种行为。针
合同诈骗和合同欺诈的区别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存在本质区别。合同诈骗罪特指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的诈骗行为,涉及骗取财物并可能触犯刑法。而合同欺诈则更多涉及合同履行
侵占罪与合同诈骗罪如何区分
辨识合同诈骗与侵占行为至关重要。合同诈骗若有充足证据,可通过刑事诉讼追究责任;若证据不足,可诉诸民事诉讼以挽回损失。侵占行为则主要通过民事诉讼要求对方返还财物,
合同诈骗和侵占罪的区别是什么
合同诈骗罪与侵占罪的核心区别在于其法律程序和解决途径。在合同诈骗的情况下,如果证据充分,可以通过刑事诉讼追究责任;如果证据不足,民事途径可以用于追索损失。对于侵
合同诈骗合同诈骗
积极应对,首先向公安机关报警如果构成刑事犯罪的话,由公安机关立案并追究对方的刑事责任如果构不成刑事诈骗的话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判决并申请执行
如何界定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界定核心在于犯罪行为和对象。合同诈骗罪特定于合同签订、履行中的诈骗行为。处理方式可能包括刑事追诉,并不仅限于刑事诉讼。诈骗罪的范围更广,不限
合同诈骗罪与侵占罪的区别是什么
合同诈骗罪与侵占罪在法律责任和追诉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对于合同诈骗罪,如果证据充分,可以通过刑事诉讼追究犯罪者的责任;若证据不足,可以考虑通过民事诉讼来追索损失
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深层差异
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症的区分关键在于发生的环节和手法。合同诈骗是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利用虚假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财物;而诈骗罪则是通过欺骗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处
合同诈骗罪和借款合同欺诈有何区别
区分合同诈骗罪和借款合同欺诈的关键在于其诈骗目的和所采用的欺骗手段。合同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假合同骗取财物;而借款合同欺诈则可能只是利用合同条款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