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提取条件,提取需要什么材料

更新时间:2022-07-31 13:01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提取条件包括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离休、退休;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等等。提取需要的材料包括申请人身份证、房屋产权证及其复印件、结婚证或未婚证明等。

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提取条件,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提取需要什么材料

  一、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提取条件

  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提取条件包括:

  1.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有住房的持有效提取凭证;

  2.离休、退休的持有效提取凭证;

  3.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持有效提取凭证;

  4.到国外、港、澳、台地区定居的持有效提取凭证;

  5.偿还住房贷款本息的持有效提取凭证。

  二、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提取需要什么材料

  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提取需要的材料如下:

  1.结婚证和复印件,如果办理人没有结婚的话不需要。

  2.身份证明材料。已婚人员需要提供夫妻二人的身份证及复印件,找法网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点不是只针对已婚人士,未婚的单身人员也是需要提供身份证及复印件的。

  3.需要提供房屋产权证及其复印件。租房的话,需要提供的就是所租住房屋的产权证的复印件。

  4.离、退休证明。

  5.带相关低保证明办理,这一条是对于生活困难、低收入群体来说的,但是重要的还是得带着身份证、户口本等一系列复印件去办理。

  6.《住房公积金提取申请表》一份。这份资料需要向公积金中心提取。

  三、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提取的时候还有利息吗

  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提取的时候,公积金账户里的钱有利息,所缴存的住房公积金按结息日人民银行挂牌的活期存款利率计息;前一年结转的住房公积金本息按结息日人民银行挂牌的3个月整存整取利率计息。

  1.根据人民银行所公布的存款利率,现行的三个月整存整取利率为2.60%。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缴存的钱属于职工个人所有,退休后可以依据相关资料销户提取账户余额。

  2.为了确保我国公积金缴存职员的合法权益,我国政府规定,未使用公积金作为存款,可以享受利息。目前我国公积金存款利率如下:当年缴存存款年利率为0.35%,上年结转存款年利率为2.35%。

引用法条
  • [1]《住房公积金提取申请表》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住房公积金提取现金的条件是什么?
提取公积金的法定条件是:无房户支付房租时可以取现;遭遇重大疾病时可以取现;与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可以取现;退休时可以取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房时可以取现;
住房公积金需要在什么条件下提取?
提取公积金需有房产证或者房屋买卖合同及与银行的贷款合同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住房公积金满足什么条件可以提取
<p>《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了住房公积金提取的条件,具体如下:</p><p>1、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p><p>2、离休、退休
住房公积金提取需要什么条件
住房公积金问题一般包含住房公积金的登记、账户设立、缴存、转移、封存、启封、结算等。具体的问题可以咨询当地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现在住房公积金提取条件。
你好,直接咨询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住房公积金领取条件需要什么
非法律问题,建议咨询公积金部门
花都区劳动局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您好,您是遇到什么劳动纠纷呢
无缘无故的辞退
工作了多久?在哪个公司
绵阳劳务工资纠纷律师怎么收费
法律分析:律师办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收费标准由于地域差异,各省市的收费标准不尽相同,综合各地的收费状况的一般收费标准: 一、解答法律咨询:10至100元/件,或计时
您好,我想咨询一下物业办公人员每天有规定每天要工作几个小时吗,
工作每日超过8小时可以到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第三十七
青岛特殊工种范围
特殊工时工作制的适用范围:1、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等行业中需要连续作业的职工;2、地质及资源勘探、建筑、制盐、制糖、旅游等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
就是我在工厂是去年六七月份离职的,这样影响我找工作,工厂这属于什么行为?
法律分析:工人去劳动局投诉了工厂,劳动部门会和用人单位进行沟通确认,用人单位会积极应诉,如果双方不能达成一致的,可以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