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罪未遂怎么认定

更新时间:2018-08-06 14:54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生活中关于杀人我们还知道的多,见的少,但是我们都明白杀人是一件性质非常恶劣的事情,是会受到法律的审判与裁决的。那么对于故意杀人罪未遂怎么认定呢?以下就是找法网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内容。

  一、故意杀人罪未遂怎么认定

  所谓故意杀人(未遂)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是指故意的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由于行为人的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

  未遂有很多种,包括:

  (1)对象不能犯:比如A预谋杀B,深夜看见B趟在床上便一刀刺过去,发现原来是枕头。这时被逮到了。这叫故意杀人未遂,属于对象不能犯得未遂。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

  (2)手段不能犯:包括使用的工具不能达到致死的效果,如A用木棒子不停打B的要害想要致B与死地,但是怎么打也打不死。也属于故意杀人未遂,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

  还包括使用的方法不能犯,如A迷信认为扎个小人能害死B,于是天天听扎小人诅咒B,这种情况就不属于犯罪。

  (3)客观不能犯:就是客观方面让你达不到致死的效果。如A要杀死B但是B穿了防弹背心,A用尽了所有方法B都死不了。这也属于故意杀人未遂,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

  (4)主观认识错误:如A开车撞死B,从B身上压过去还下来摸了下确定B已经死了。于是逃走了,C路过发现B把他带到医院又救活了,也属于故意杀人未遂,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

  二、故意杀人未遂如何判刑

  刑法第二十三条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所谓故意杀人(未遂)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是指故意的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由于行为人的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综合上述,故意杀人未遂罪是在故意的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由于行为人的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如果您还有更多的疑问,欢迎到找法网进行咨询,这里有专业的律师来为您解答,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杀人未遂怎么定罪
对于杀人未遂的定罪和量刑,需结合具体案情,如动机、手段等。如果情节较轻,可能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若情节严重,则可能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故意杀人未遂罪的具体界定是什么
故意杀人未遂依据案情处理。如案情严重,犯罪分子无悔罪表现,应依法起诉;如案情较轻,犯罪分子有悔罪表现,可考虑从轻或减轻处罚,具体由法院根据案情和法律规定裁决。
杀人未遂会怎么判决,法律依据是什么
判定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的关键是查明行为人故意的主观状态。故意杀人行为的内容是剥夺他人生命,如果杀人行为导致了死亡结果,则构成故意杀人既遂;如果没有发生死亡结果,则
根据规定杀人未遂判刑吗?,怎么规定
故意杀人罪未遂的判刑标准是: 1、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入室行凶,杀人未遂怎么定罪?
看具体目的定罪名,杀人未遂?抢劫未遂?故意伤害未遂?量刑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怎么样区分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和未遂
**区分故意杀人既遂和故意杀人未遂的界限** 关键是要查明行为人故意的主观状态。如果行为人明知是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即
怎么认定故意杀人未遂
故意杀人未遂的表现行为包括:对象不能犯、手段不能犯、客观不能犯、主观认识错误、能犯的未遂。这些行为都构成故意杀人罪,但比照既遂犯可从轻或减轻处罚。 犯罪未遂的
杀人未遂该怎么界定,法律有什么规定
1. 杀人未遂的立案标准,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杀人未遂是指行为人主观上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并在客观上实施了杀人行为,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应
杀人未遂怎么认定?
故意杀人未遂认定:只要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出现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就是故意杀人未遂,出现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一般都是既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怎么判定构成故意杀人未遂
判定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的关键是查明行为人故意的主观状态。故意杀人行为的内容是剥夺他人生命,如果杀人行为导致了死亡结果,则构成故意杀人既遂;如果没有发生死亡结果,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