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婚是监护人。父母离婚后,子女的抚养权可以归其中一方,但是双方依然均是双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即便如果父母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够担任监护人,父母可以把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他人行使,但在法律性质上父母仍是法定监护人。
父母离婚是监护人。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找法网提醒您,不可以做监护人的人包括:
1.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的人;
2.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的人;
3.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的人。
找法网提醒您,监护人没有监护能力的处理方法是,变更监护人。
监护人更换指在监护人无力承担监护职责时,经其请求由有关单位或者法院更换他人为监护人。
监护设立的方式有三种:
1.法定监护。法定监护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监护人范围和顺序的监护。法定监护人可以由一人或多人担任。未成年人的父母是第一顺位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依次有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亲属或朋友、父母单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会或村委会、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法定监护人的范围顺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亲属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委会、村委会、民政部门。
2.指定监护。指定监护是指有法定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对监护人有争议时,由监护权利机关指定的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