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罪中职务如何认定

更新时间:2022-06-24 14:11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会构成职务侵占罪,那么职务侵占罪中职务如何认定?为了帮助大家更好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职务侵占罪中职务如何认定

  构成以下几个要件即可认定为职务侵占罪:

  (一)客体要件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

  (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目的。即行为人妄图在经济上取得对本单位财物的占有、收益、处分的权利。至于是否已经取得或行使了这些权利,并不影响犯罪的构成。

职务侵占罪中职务如何认定

  二、职务侵占罪属于职务犯罪吗

  职务侵占罪并不属于职务犯罪。职务犯罪主要是指掌握一定管理、支配公共财产、人事关系等多种实权的国家公务人员滥用职权、谋取私利、侵犯公共利益的高层次、高智商犯罪,其本质特征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主要表现是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

  三、职务侵占罪是自诉案件吗

  刑事案件分为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公诉案件是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人民法院法院审判的案件,自诉案件是由自诉人起诉,人民法院审判的案件。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职务侵占罪是不在自诉案件范围之内,属于公诉案件。对于职务侵占罪,公安机关需要进行立案侦查,收集足够的证据,然后由检察院提起公诉,最后由人民法院进行审判。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职务侵占罪中职务如何认定的相关知识,由上述可知,对于职务侵占罪的认定,可以从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来认定。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职务侵占罪如何认定及条件
职务侵占罪的认定关键是:1. 主体为公司、企业或单位人员;2. 主观上存在直接故意;3. 侵犯的是单位财产;4. 客观行为表现为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单位财物,且数额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职务侵占罪如何认定共谋
对于职务侵占罪的共犯认定,关键要素包括:确认犯罪是否侵犯了公司的财产权、分析是否存在共同犯罪行为、核实参与者是否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以及判断是否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
医药经理职务侵占罪判刑如何认定
对于医药经理的职务侵占罪,法律处罚的认定主要是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对于轻微情节,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根据情况处罚金;对于严重情节,判决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如何查证职务侵占罪行为的认定
为查证职务侵占罪行为的认定,必须重视证据的搜集与核实。首要的是收集身份证据以确认犯罪主体;其次要查证是否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占有财物;再次,进行必要的文字鉴定以确保
职务侵占罪中占有的认定条件有哪些
职务侵占罪的认定包含四个核心条件:主体是单位的工作人员;侵犯的客体是单位的财产所有权;行为上表现为利用工作之务的便利侵占财物;主观上是故意行为且意图非法占有。对
职务侵占罪单位如何认定
在确认职务侵占罪后,处理方式多样。对于数额巨大、情节恶劣的情况,刑事追诉是严厉打击犯罪的有效手段。若单位主要目的是挽回经济损失,可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同时,为
职务侵占罪中的单位如何认定
对于职务侵占罪的认定,如果数额巨大且情节严重,将依法进行刑事追诉,以严惩犯罪分子。同时,如果单位希望挽回损失,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此外,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
关于职务侵占罪的标准如何认定
对于职务侵占罪的认定,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是否利用了职务的便利、是否存在侵占行为以及侵占的数额是否达到了法定的较大标准。关于处理方式,主要包括刑事追诉和民事赔
利用职务侵占罪如何判决
针对职务侵占罪的判决流程,首先需确认侵占的数额是否达到法律所规定的较大或巨大的标准。随后,根据数额在相应的刑罚幅度内确定量刑的起点。最后,结合其他相关的犯罪事实
小贷公司职务侵占罪如何认定
针对小贷公司中的职务侵占借款问题,处理步骤包括:首先,收集相关证据,如转账记录、借条等;其次,如确认涉及职务侵占,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再次,若不符合刑事追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