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险保险公司拒赔后怎么办

更新时间:2021-09-01 16: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很多人对保险不了解,所以存在一定的误解,以为只要是范围内的病就能立刻赔付,那么重疾险保险公司拒赔后怎么办?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重疾险保险公司拒赔后怎么办其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一、重疾险保险公司拒赔后怎么办

1、找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拨打保险公司的投诉电话,或通过保险公司官方网站、官方微信、APP等方式投诉。如果当地有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也可以去柜面当面投诉。向保险公司投诉的流程大致包括受理、核实、沟通解决三个阶段。

2、向银保监会和各地银保监局投诉

(1)拨打银保监会投诉受理电话12378

(2)在银保监会和各地银保监局网站的信访投诉栏目提出投诉要求;

(3)给监管机构邮寄投诉材料,邮寄地址可以在官方网站查到;

(4)去监管部门面谈投诉。

3、 向法院起诉

如果通过以上几种渠道还是无法解决纠纷,我们还可以向法院提起仲裁或诉讼,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重疾险保险公司拒赔后怎么办


二、重疾险的作用

1、抵御风险。可以较好地帮助被保险人减轻患重疾时的经济压力,帮助被保险人抵御风险。

2、确诊给付。投保人和保险公司签订的保险合同,里面有规定具体出现的病种及相关的详细情况。只有达到这些出险条件的特定疾病种类才算出险并可获得理赔。

3、专款专用。重疾险投保的金额是保障未来可能罹患重大疾病的风险。罹患重大疾病只是一种概率,这种风险没有人能预知,但是在未来的哪一天真的罹患重疾了,那么这份重疾险就能为你提供治疗重大疾病所需的费用。

、重疾险出险后的给付形式

1、额外给付。重疾险和主险是分开投保,出险后一般不影响主险保额。

2、提前给付。投保重疾险时需要投保主险,但是重疾险出险理赔之后,主险的保险金额需要减去重疾险的理赔金额。

3、独立给付。此种类型重疾险包括死亡和重大疾病两种责任。两者之间互不关联,一旦被保险人患重疾出险,保险公司则按照重疾进行理赔,死亡保险金变为零。如果被保险人未患重疾出险,则理赔死亡保险金。

4、比例给付。被保险人患病出险时的疾病种类不同,保险公司理赔金额不同。

5、主险捆绑。此种类型的保险,重疾险需要捆绑生死两全险(主险),特点是被保险人在保险有效期之内,无论是否身故都能够获得理赔,搭配重疾险之后,无论是否患病也都能够获得理赔。

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为您带来关于重疾险保险公司拒赔后怎么办的相关知识,重疾险保险公司拒赔后可以向保险公司的投诉、向银保监会和各地银保监局投诉或者向法院提起仲裁或诉讼,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保险公司拒赔重大疾病怎么办
关于保险理赔,要注意保险理赔时效。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应在获知保险事故发生后10日内通知保险公司。报案的方式有三种:上门报案、电话报案、营销员传达报案。
后期买了重疾保险,保险公司拒赔,怎么办?
你好,保险公司拒赔的理由是什么?未如实告知还是?建议私聊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最新保险公司拒赔的14种情形
最新保险公司拒赔的14种情形
保险公司免除赔偿
没有结婚证,怎么半好呢?
可以提出解除同居关系的
五保户不去养老院,怎么办?
你好,有下列情形的可以申请五保户:(一)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是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 (二)无劳动能力的;(三)无生活来源的(不包括捡
什么疾病可以申请低保?
您好,建议问一下社保部门~
孩子户口迁移需要父母全部到场吗?
小孩户口迁移一般是需要孩子的父母双方同意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其迁移户口需要携带父母双方的同意书、准迁证、户口簿、孩子的出生证等材料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
祛斑产品牌局钱怎么追回
法律分析:可以回去付钱。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可以与经营者协商和解或者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如果不能协商或调解不成的,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
之前买好机票也付款完了明天要做飞机出去学习但是今天收到限高请问怎么办
你好,建议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通过法律途径诉讼解决
被姐姐殴打可以报警吗
当妇女儿童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受害者维权的方式有如下几种:(1)把侵害事件告诉亲友邻居,一是能劝说施暴者,二是起警戒作用。(2)向当地民政部门、妇联求助,可获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