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中的诉讼代理人

更新时间:2018-10-16 14:16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诉讼代理人指的是在代理的权限内,代理被代理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那么,在民事诉讼法中的诉讼代理人,是哪些呢?其特征是什么呢?你可知道呢?若是不知道的话,就跟随找法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大家一定要认真看哦。

  一、民事诉讼法中的诉讼代理人

  自2013年1月1日起,根据新民诉法第五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

  (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三)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四)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通过对比,新民诉法关于诉讼代理人的规定较之旧民诉法作出了以下变更:

  新增了三类人,即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当事人的工作人员和当事人所在社区推荐的公民。

  减少了一类人,即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

民事诉讼法中的诉讼代理人

  二、民事诉讼法中的诉讼代理人的特征

  1、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诉讼活动。诉讼代理的目的在于维护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只能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诉讼,而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

  2、诉讼代理人是有诉讼行为能力的人。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人,不能作为诉讼代理人。在诉讼中,如果诉讼代理人丧失了诉讼行为能力,也就丧失了诉讼代理人的资格。

  3、在代理权限内实施诉讼行为。诉讼代理人的代理权限,来源于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的授权。凡是超越代理权所实施的诉讼行为,都是无效的诉讼行为,不能产生诉讼法上的效果。

  4、诉讼代理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5、在同一诉讼中,不能代理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中,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是对立的。同时为双方当事人的代理人,可能会损害一方当事人的利益。

  行文至此,已接近尾声,希望大家看完后对“民事诉讼法中的诉讼代理人”这一问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若是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可以咨询找法网上的在线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民事诉讼法法委托代理人规定
公民代理诉讼是指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当事人亲属或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与其他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可以担任公民代理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民事诉讼法诉讼代理人权限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代理人的诉讼权利有: 1、原告方代理人有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提起诉讼; 2、对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以及鉴定人员、翻译
民事诉讼法委托三个代理人
对于民事案件所提起的民事诉讼的代理人,我国《民事诉讼法》中作出了以下具体法律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当
民事诉讼法定代理人范围
民事诉讼代理人的范围有: 1、当事人的近亲属,民事诉讼中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2、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
民事诉讼中的法定代表人是谁
1. 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任,并依法登记。
民事诉讼里面的法定代表人是谁
民事诉讼第三人是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是指对他人之间的诉讼标的有独立的请求权,或者虽无独立的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民事诉讼法被告代理人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