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交通肇事后,逃逸该怎么处罚?

更新时间:2020-07-17 17:56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相信不少小伙伴们开车上路的时候都有可能见到交通事故的发生,对于一些害怕承担责任的车主来说,往往都会选择驾车逃跑。那么大家知道轻微交通肇事后,逃逸该怎么处罚吗?接下来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哦。

轻微交通肇事后,逃逸该怎么处罚?

  轻微交通肇事后,逃逸该怎么处罚?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撞到人,本来赔人医药费就可以了,具体多少双方协商但是你逃逸,罪上加罪犯交通肇事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羊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肇事者应当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当事人应当向公安交通机关报告,如果肇事者逃逸行为构成犯罪,要追究刑事责任。

  至于赔偿,可以主张医疗费,误工费,车辆损失费等等费用,如果构成伤残,还应当赔偿伤残赔偿金。这要看你的情节有多严重,对方是财产损失,轻微伤,重伤,还是死亡。如果是财产损失,轻微伤的,一般是赔偿加罚款,如果是重伤,死亡的还有可能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将对其终生不得重新获取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记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备案。

  肇事逃逸是交通肇事罪从重处罚的情节。交通肇事后逃逸,并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将受到3年以-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如果因逃逸之人死亡的,将受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以上就是小编总结的关于“轻微交通肇事后,逃逸该怎么处罚”的相关内容,不知道有帮助到各位小伙伴吗?一般来说,是轻微交通肇事事故的情况下,逃逸可能只要面临赔偿加罚款的处罚。如果您后续还有什么不懂的法律问题,可以随时向找法网的在线律师进行咨询,他们会为您进行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我交通事故逃逸,怎么处罚呢
结合造成的后果,成立的责任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轻伤,怎么处罚
您好,交通事故导致轻伤,肇事逃逸者一般会受到行政处罚,具体处罚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我介绍了赃物的销售。之后交易。后续交易不知道。我会怎么做。是犯罪吗?
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购了赃物怎么办1、如果确实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赃物并已经销售的,属于善意取得,不承担法律责任。但如果是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是赃物而仍予收购的
老板涉嫌非法集资被捕,如何解决?
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解决。
18年的刑事抢劫未遂?
抢劫未遂的处罚原则是: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体现了刑法对于未遂犯的宽大处理,旨在鼓励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及时悔改,减少社会危害。但具体的
贷款诈骗可以取保候审吗
贷款诈骗取保候审的处理方式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般可考虑申请保释,但需满足法定条件如判处非实刑、无社会危险性等。选择时需权衡案件性质、证据情况等因素。
辱骂老人犯罪吗
辱骂老人违法。处理方式:1.轻微情况,行为人可道歉并赔偿受害人精神损失;2.情节严重,受害人可报警,公安机关将依法调查处理,可能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3.保留证
眉毛逢了2钟构成什么罪?
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如伤情达轻伤标准,应报警并做法医鉴定,追究刑责;如不达刑责标准,可协商或起诉要求赔偿。操作中需注意收集证据,如医疗记录、证人证言等,以支持自
有人故意在你家门口泼尿液,犯法吗
犯法,可报警或起诉。报警能立即制止并查处;如造成财产损失或精神伤害,可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处理方式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确保个人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他人寻死不报警违法吗
视情况而定。如情况危急应立刻报警,避免严重后果。如对方情绪尚稳,可劝导其放弃轻生念头,同时联系专业心理援助,多方式结合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