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独生子女政策最新规定?

更新时间:2022-05-14 19: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拥有独生子女证的,国家会进行一定的补助。但是现在二胎放开的情况下。补助会越来越少,有的地方每月就只有五元的独生子女费。在农村会好一些,但是每月也不会多很多。那农村独生子女政策最新规定?以下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一一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农村独生子女政策最新规定?

  《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七条,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国家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按照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给予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奖励的措施中由其所在单位落实的,有关单位应当执行。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

农村独生子女政策最新规定?

  二、独生子女补贴新政策

  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农村独生子女优惠政策

  第二十八条 育龄夫妻系农村居民,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除享受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之外,还应当享受下列优待:

  (一)免去夫妻双方两年本村内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筹劳务;

  (二)申请使用宅基地,在符合规定条件下应当给予优先审批;

  (三)其独生子女在本省初中升高中和初中升中专、高中升职业学校时总分增加 10分;

  (四)优先安排夫妻双方或者其独生子女在乡(镇)、村企业中就业;

  (五)为夫妻双方一次性办理养老金储蓄,所投金额不低于600元;

  (六)对贫困家庭,优先发放扶贫贷款,落实帮扶资金,安排扶贫项目和技术培训。

  第二十九条 育龄夫妻系农村居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给予不低于1000元的一次性奖励:

  (一)只生育一个女孩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

  (二)符合本条例第十九条和第二十一条第(二)项再生育子女条件,自愿申请放弃生育的。

  第三十条 育龄夫妻系农村居民,生育一个子女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生育两个女孩后采取绝育措施并领取《二女户父母光荣证》的,其子女在省内大学录取时给予适当照顾。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农村独生子女政策最新规定的相关知识,由上述可知,现在随着二胎放开,独生子女政策的补助会越来越少,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我是独生子女父母。国家有什么政策?
各地情况不一样,具体政策的规定也不一样。国家的主要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你可以看一下《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当地的有关规定中的一些原则性规定
农村拆迁独生子女有啥政策
独生子女拆迁有补贴。夫妻双方均为征地转户在册居民且持有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发放的《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在征地拆迁公告发布之日子女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可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独生子女费新规农村户口
你好,这种事情不是法律问题,还是建议您找相关的主管部门问问,由政府相关部门解答较好。
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管理办法如何?
土地使用权抵押设定登记法律的规定:土地使用权进行抵押时应当签订抵押合同,合同内容不得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规定。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
贷款过了诉讼时效还能起诉吗,有没有法律规定?
借款合同过了诉讼时效,还可以起诉。法律保障依法起诉的权利,同时借款合同的当事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由法院审查是否具有时效中断、时效中止和时效的延长事由。法
在我国放高利贷属于非法集资吗
法律分析:放高利贷不属于非法集资,民间借贷包括合法的民间借贷行为和违法的高利贷行为。如果民间借贷的当事人约定的利息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就属于高利贷,对高出
朋友找我借了1500不还,还骂人把我拉黑怎么办?
遇到他人借钱不还还被拉黑的情况,出借人可以依法收集相关证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调解或者判决;或者依法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