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答辩状怎样写

更新时间:2021-08-06 22:09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民事诉讼大家都知道,要按照相关的规定来进行,一般来说民事诉讼是涉及到相应的具体行为的,例如说欠款或者是借贷,那么民事诉讼的答辩状怎么写呢?接下来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民事诉讼答辩状怎样写的详细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民事诉讼答辩状怎样写

  答辩人:

  名称:_____地址:____________电话:____

  法定代表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职务:____

  委托代理人:姓名:_____性别:______年龄:____

  民族:___职务:____工作单位: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_电话:____

  答辩人因_______________一案,对上诉人________

  不服_____人民法院__字第__号判决,提出答辩状。

  答辩的理由和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致

  _____人民法院

  答辩人:_______(盖章)

  法定代表人:_____(签章)

  ____年__月__日

  附:答辩书副本___份。

民事诉讼答辩状怎样写

  二、答辩状特点

  民事答辩状在两种情况下提出:一是原告向第一审人民法院起诉后,被告就诉状(起诉状)提出答辩状。二是案件经第一审人民法院审理终结后,一方当事人不服,提起上诉,被上诉人就上诉状提出答辩状。

  人民法院在收到原告的起诉状和上诉人的上诉状以后,应当在规定的期间内将副本送达被告或被上诉人,被告或被上诉人应当在法定的期限内提出答辩状。

  三、答辩状作用

  被告和被诉人通过答辩状,可以针对原告或上诉人提出起诉或上诉的事实、理由和根据以及请求事项,进行有的放矢的答辩,阐明自己的理由和要求,并提出事实和证据证实自己的观点。这样,人民法院可以全面了解诉讼双方当事人的意见、要求,对如何合理合法及时处理好案件。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民事诉讼答辩状怎样写的相关内容,如果要进行民事答辩,要按照民事答辩的情况要求来答辩。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欢迎上找法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民事被告答辩状怎么写?
你好,需要结合你的实际需求来写,比如说书写答辩状,所谓答辩状,就是被告和被上诉人针对起诉的事实和理由或上诉的请求和理由进行回答和辩解的文书。答辩状分刑事答辩状和
民事诉讼答辩状多少钱
民事诉讼答辩状多少钱
民事答辩状范文
民事纠纷应诉答辩状怎么写合适
您好,答辩状一般是针对起诉状的诉讼请求来写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民事答辩状可以手写吗
民事答辩状可以手写吗
民事答辩状范文
民事答辩状能不能改
民事答辩状能不能改
民事答辩状范文
民事诉讼中的被告答辩状怎样写?
你好,需要结合你的实际需求来写,比如说书写答辩状,所谓答辩状,就是被告和被上诉人针对起诉的事实和理由或上诉的请求和理由进行回答和辩解的文书。答辩状分刑事答辩状和
民事上诉答辩状
民事上诉答辩状
民事答辩书
民事答辩状怎么写?
你好,建议委托律师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分析拟定
高考结束后,但只有17岁才能到电竞酒店办理入住手续吗?
这个是可以的,按照国家规定,只需要旅客出示有效的身份证件进行登记,并且年龄达到16岁以上(其中包含16岁),就可以办理入住手续。如果是16岁以下的儿童,入住的话
你好,我家孩子今年报考普通公务员,她父亲前几年因为吸毒被拘留过,这样影不影响孩子政审啊?
针对此问题,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了解具体政审要求、收集父亲违法记录材料、准备解释说明材料。选择处理方式时,需综合考虑政审严格程度、父亲违法行为的性质及影响程度。若
本人因心力衰竭导致现没有收入没有住房单身1人能申请哪些救助
申请低保时,需准备相关证明材料,如身份证、收入证明等,向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医疗救助可在就医时向医疗机构申请,减轻医疗费用负担。若遭
已经生了小孩,但是没有结婚证,可以补办准生证吗
针对没有结婚证但已生育的情况,补办准生证是可行的。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1.直接向当地计划生育部门咨询并申请补办;2.若存在特殊情况,可能需要提供亲子鉴定等证明材
17岁不想回家
17岁不想回家,应避免离家出走或违反家长监护。应主动与家长沟通,或寻求第三方调解。若存在危险或冲突,及时报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