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之债法律后果

更新时间:2021-08-05 23: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不当得利这种行为会给他人造成损失,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是需要承担后果的,那么不当得利之债法律后果是什么呢?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不当得利之债法律后果其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一、不当得利之债法律后果

1、在不当得利之债中,不当得利人为债务人,负与返还不当得利的义务,遭受损失的人为债权人,他享有不当得利返还以及损害赔偿的请求权;

2、不当得利之债的客体是返还所受利益的给付,在给付方式上,因利益形态的不同;

3、不当得利的内容,是受益人返还不当得利的义务和受损人请求返还不当得利的权利;

4、债权人不当得利的返还请求权。债权人有权请求不当得利人返还所得的不当利益。当利益不存在时,有权要求返还价金。

不当得利之债法律后果

二、什么是不当得利之债

不当得利之债是指因无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而产生的行为人与受害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构成要件:

1必须是一方受益。

2必须使他方受损。

3受益和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

4受益必须是无法律上的根据。

不当得利之债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只能是因对方没有合法根据的行为而遭受损失的人。债务人则是不当得利的受益人。既可能是行使不当得利的人,也可能是其继承人,还可能是第三人。

受益人在履行返回义务时,以返还原物为原则,如果原物返还已不可能,则应偿还其价额。返还利益包括返还原物所生孳息。

三、不当得利之债有哪些特征

1、双方当事人必须一方为受益人,他方为受害人。

2、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害人遭受损害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

3、受益人取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即既没有法律上、也没有合同上的根据,或曾有合法根据,但后来丧失了这一合法根据。

受益人在得知自己的受益没有合法根据或得知合法根据已经丧失后,有义务将已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害人。

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为您带来关于不当得利之债法律后果的相关知识,不当得利之债法律后果是不当得利的受益人需要返还不当得利、损害赔偿以及返还原物所生孳息,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不当得利有没有什么后果
不当得利之债的法律后果:1.在不当得利之债中,不当得利人为债务人,负与返还不当得利的义务,遭受损失的人为债权人,他享有不当得利返还以及损害赔偿的请求权;2.不当
不当得利有没有什么后果
您好,不当得利应当返还不当得利的财产。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合同之债与不当得利之债竞合
合同之债与侵权之债:   侵权之债是基于侵权行为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侵权之债多是法定之债。   而合同之债是基于合同或约定产出的债权债务关系。合同
不当得利之债是侵权之债吗
1、不当得利属于债权,侵权之债也是债权的一种。法律规定,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
货币之债 不当得利之债管辖权
不同情况下的管辖法院是不同的,需要结合案件实际情况来确定管辖法院,一般来说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
不当得利之债与侵权之债的区别
如果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则应认定为侵权,应承担侵权责任。
不当得利20000元,有什么法律后果
你好!需要返还的,不然那是违法的
不带安全帽的违规行为能在异地处理吗?
你好,依据交通法律软定办理的
能帮忙调取对方身份信息吗
律师可调取对方身份信息。自行调查时,需出示律师执业证书和律所证明。若对方不配合或涉及刑事案件,可向法院申请调查,需提供相关证据和理由。法院将依法审查并决定是否调
我在北京交了5年职工社保现能退吗
法律分析:社保退保有严格的条件限制,仅有以下几个情形可以退保可以办理退保:(1)参保人员达到退休年龄而未缴满15年(2)重复参保且结束劳动关系的可退保(3)参保
中山询问律师要多少钱
法律分析:要多少律师费,可以由当事人进行协商确定,所以具体的数额,请自行与律师协商。一、按计时收费方式收费的收费标准:200-3000元/小时。二、按计件收费方
在北京退休要满多少岁
退休年龄的标准如下:1.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2.从事井下、高空等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