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解除合同时间

更新时间:2021-02-08 08:52: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在房屋租赁合同履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出租房和承租方产生矛盾。如果承租方拒绝支付租金并且拒绝返还房屋,那么出租人可以解除与其的合同,并要求承租方支付租金及违约金。那么如何认定解除合同时间呢?接下来跟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如何认定解除合同时间

  一、如何认定解除合同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依法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通知载明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履行债务则合同自动解除,债务人在该期限内未履行债务的,合同自通知载明的期限届满时解除。对方对解除合同有异议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行为的效力。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五条规定了两种情形,其一为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其二为通知载明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履行债务则合同自动解除,债务人在该期限内未履行债务的,合同自通知载明的期限届满时解除。实践中常见的情形为,一方当事人主张行使法定解除权,但并未通知对方,而是径行起诉。

  二、合同解除的法定条件是什么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将不履行主要债务;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的期限内仍未履行;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

  1、恢复原状,指恢复到订约前的状态。恢复原状时,原物存在的,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如果原物是种类物,可以用同一种类物返还。恢复原状还包括:

  (1)返还财产所产生的孳息;

  (2)支付一方在财产占有期间为维护该财产所花费的必要费用;

  (3)因返还财产所支出的必要费用。

  2、其他补救措施,包括请求修理、更换、重作、减价、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的措施。

  3、赔偿损失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合同解除后的损害赔偿范围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确定:

  (1)协议解除合同的,当事人在协议中免除了对方损害赔偿责任的,协议生效后,不得再请求赔偿;

  (2)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在不可抗力发生后,应当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损失扩大而没有采取的,应对扩大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3)解除只向将来发生效力的,违约方应当赔偿另一方因违反合同受到的损失;解除溯及既往的,违约方应当支付受害方因订立合同、准备履行合同和因恢复原状而支出的费用;

  (4)损害赔偿额应当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依法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以上内容就是关于如何认定解除合同时间及相关问题的解答,相信您对此已经有所了解,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方面的知识想要了解,欢迎来找法网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如何解除和同
若需帮助可电话联系,详细了解情况后才可为您进一步分析并制定处理方案。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请问一个16岁的女孩和一个21岁的男孩同居生了一个小孩,这种情况小孩怎么办,这样的婚姻算合法吗?
不合法,直接分手走人就是了,孩子协商抚养,协商不成时向法院起诉确定。具体请直接联系我。
乙方在劳动合同中不能胜任工作,经甲方培训或调整后仍不能胜任工作,甲方能立即终止劳动合同不支付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以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或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解除劳动合同的,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标准为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如果未提前30天书面通
仍在服务期内,如果考上医生,辞职,需要支付违约金
劳动者承担违约金只有两种情形:1、在培训服务期约定中可以约定违约金。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您好请问,劳动合同法没签辞职后如何赔偿?
没签劳动合同辞职能要求未签劳动合同的赔偿金。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法
您好,劳务合同签署完至今未下发,违法?
你好,建议收集证据后提起劳动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