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财产公证的办理流程如下以及,婚前财产公证有什么意义

更新时间:2022-06-22 13:31:18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婚前财产公证的办理流程包括当事人准备好材料、提出公证申请、公证员受理申请并进行审查、当事人配合公证员进行确认、双方当事人在公证员面前在婚前财产协议上签字等步骤。男女双方在婚前进行财产公证的意义在于防止和减少婚后财产纠纷的发生以及保障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
婚前财产公证的办理流程如下以及,婚前财产公证有什么意义

  一、婚前财产公证的办理流程如下

  婚前财产公证的办理流程:

  1.双方准备好材料,提出公证申请,填写公证的申请表格;

  2.公证申请被公证员受理后,审查财产的权利证明;查问当事人的订约是否受到欺骗或误导;

  3.当事人配合公证员做完公证谈话笔录,并在笔录上签字确认;

  4.双方当事人在公证员的面前在婚前财产协议书上签名。

  二、婚前财产公证有什么意义

  婚前财产公证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防止和减少纠纷的发生

  在这个法治社会里,一切都讲究证据。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婚前财产公证起到一个证据作用,它可以减少发生纠纷的可能。当然,是否选择婚前财产公证,完全是双方当事人的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婚姻财产引起的纠纷问题呈上升趋势。

  2.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审判效率

  离婚率的逐年上升,而且大多涉及到财产纠纷。在离婚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当事人已就离婚达成了一致协议,只是因为无法就财产的分割问题达成一致而起诉到法院的。

  3.有利于保障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

  如果一对情侣贫富悬殊且认识的时间也不长,那么,在结婚时,为了防止经济条件差的一方是为钱而来跟富裕的一方结婚,在婚前办理财产公证将是非常理性的做法。

  三、婚前财产公证可以一个人办吗

  婚前财产公证不可以一个人办理。因为办理婚前财产公证时,双方当事人应当亲自共同向住所地或协议签订地的公证处提出申请,提出申请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1.双方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如身份证、户口薄,已婚的还要带上结婚证。

  2.与约定内容有关的财产所有权证明:如房产证、未拿到产权证的购房合同和付款发票等能证明财产属性的证明等。

  3.双方已经草拟好的协议书。协议书的内容一般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性别、职业、住址等个人基本情况、财产的名称、数量、价值、状况、归属,上述婚前财产的使用、维修、处分的原则等等。找法网提醒您双方必须亲自到公证处提出公证申请,填写公证的申请表格,并由公证员做完公证谈话笔录后,亲自在笔录上及有关协议书上签字确认。所以,委托他人代理或是一个人来办婚前财产公证,是不会被受理的。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工资奖金属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
奖金不一定算夫妻共同财产。法律规定,夫妻一方或双方在婚姻存续期间获得的工资、奖金;生产、经营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等收入都可以视为是夫妻共同财产,但是夫妻约定婚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离婚后还可以重新分配财产吗
离婚后可以要求重新分配财产。但是是有法定条件,需要夫妻一方存在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行为,离婚后,受
婚内夫妻财产纠纷起诉律师收费明细
法律分析:为实现律师诉讼代理服务收费公平合理,律师应严格按标准执行,擅自违反规定的,委托人有权向律师协会提出投诉。 1、一般在5000到10000元不等(不涉及
保险理赔金算夫妻共有财产吗?
法律分析:一般来说,保险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常见的夫妻共同财产有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男女双方实际取得
被男朋友前妻起诉但是他们已经是离过婚的,给我的钱也不是他们共同财产能被要回吗
这种情况就需要对情况具体的分析了,男方现在什么态度,如何证明这个钱财是不是共同财产?
起诉离婚后法院判决夫妻共同财产由一方承担第二方还能被银行起诉吗
起诉离婚期间所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男女双方诉讼离婚的,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是,双方的婚姻关系仍然合法有效,故在诉讼期间所取得的财产,应当认定
我妈和继爸离婚女儿的彩礼6万在继爸手里
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彩礼钱归父母还是子女。彩礼钱一般应当是对女方的赠与。如果明确约定彩礼是对女方的赠与,则属于女方的个人财产。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