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出轨净身出户的保证书有法律效力吗

更新时间:2023-01-21 10:03:1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老公出轨净身出户的保证书有法律效力,在完成离婚协议的签订,并办理了离婚登记后生效,一般夫妻双方可以在离婚协议上进行约定自愿净身出户,在完成协议的签订后即有效,但可以反悔,若是完成离婚登记后,则不能反悔。
老公出轨净身出户的保证书有法律效力吗

  一、老公出轨净身出户的保证书有法律效力吗

  老公出轨净身出户的保证书有法律效力,完成离婚协议的签订,并办理了离婚登记,夫妻双方离婚时自愿签订的离婚协议,有双方签名手印,在双方办理离婚手续,领取离婚证后,就产生法律效力。找法网提醒您,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发给离婚证。

  二、诉讼离婚受理条件都有哪些

  诉讼离婚受理条件都有:

  1.离婚诉讼的提起,必须是婚姻关系的一方当事人,其他任何第三人均不得以诉讼当事人的身份提出离婚诉讼;

  2.提起离婚诉讼的一方,必须与被告方具有合法夫妻关系,即双方必须是合法配偶,其他关系不能提起诉讼离婚;

  3.提起离婚诉讼的一方,必须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不能提起诉讼离婚;

  4.提起离婚诉讼的一方,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离婚起诉状及副本各一份,起诉书中要有明确的诉讼请求、事实、理由、财产的分割、子女的抚育及相关的证据;

  5.夫妻共有财产的清单。

  三、离婚时签订的协议在何时无效

  1.女方在怀孕期间,男方不能提出离婚诉讼,法院不会支持。

  2.关于永远放弃抚养权是无效的。

  3.对方有家暴、生活不检点,在分财产时法院会适当多分一些给你,要保留好证据;

  4.法院判决的抚养费一般是收入的20-30%;

  5.建议先分居,等孩子生下来以后,你先提起离婚诉讼,这样对你有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老公写的保证书有法律效力吗
保证书效力视情况而定。需确认双方民事行为能力、内容合法性及是否自愿。若存在争议,可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等方式解决。律师协助审查和处理保证书问题更稳妥。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想咨询一下出轨保证书怎么写具有法律效力
出轨保证书需双方自愿签署。操作包括:1. 找专业律师撰写保证书;2. 明确出轨事实和补偿条款;3. 双方签字并加盖手印;4. 如有违反,可依法追责。
净身出户的保证书有效吗
净身出户的保证书有效吗
财产所有权常识
怎么写出轨保证书具有法律效力
出轨保证书应明确、具体。操作包括:1. 请律师协助,确保内容合法;2. 双方详细列明事实与承诺;3. 签署过程录音录像,确保真实;4. 如有必要,可请第三方见证
老婆出轨保证书怎么写才能有法律责任
一、出轨保证书怎么写有法律效力 1、出轨保证书可以这样写: (1)保证书由专业律师帮助撰写,必要时可请无利害关系第三方作证; (2)需要保证书具有法律效力,可
你好,婚姻期间保证书怎么写有法律效力
当事人书写的婚姻保证书需符合下列条件,才有法律效力: 1. 行为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 行为人是真实的意识表示; 3. 婚姻保证书的内容合法有效,没有
夫妻协议保证书怎么写有法律效力
夫妻之间的保证书要具有法律效力,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保证书应是一方真实的意思表示,不能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 2、保证书的内容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你好,老婆精神出轨了,写保证书有用吗?
有用的出轨保证书范本: 1. 写明保证人的基本信息。 2. 保证书中要有关于该方存在出轨行为的记载。 3. 写明今后对于此类问题的处理方式。 4. 保证人要依
婚姻期间保证书怎么写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 判断一方写的保证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主要看保证书的内容是否有违反社会的公序良俗、法律强制性规定,还要判断保证书是否属于真实意思表示等。 如果一方写的
婚内出轨怎么写保证书具有法律效率?
一、出轨保证书怎么写有法律效力 1、出轨保证书可以这样写: (1)保证书由专业律师帮助撰写,必要时可请无利害关系第三方作证; (2)需要保证书具有法律效力,可
怎么写出轨保证书有法律效力,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有法律效力的出轨保证书需要满足合同和婚内财产约定的生效要件。要求夫妻在书写保证书时,双方必须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且自愿签订。对财产的约定不得超过夫妻双方所有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