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损害赔偿情形

更新时间:2021-09-22 14:01:5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我国法律规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造成人身损害的,受害人可以要求侵权人依法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人身损害赔偿,因侵权造成的精神损害也可请求精神损害赔偿。那么精神损害赔偿情形有哪些呢?以下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具体解答,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精神损害赔偿情形

一、精神损害赔偿情形

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如下:

1、侵害人格权的精神损害赔偿

人格权是法律赋予权利人以人格利益为内容,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人格所必须享有且与其主体人格不可分离的权利。

2、侵害身份权的精神损害赔偿

身份权是民事主体基于拥有某种特定身份而享有的民事权利。它不是民事主体所固有的一种权利,而是由民事主体通过某种行为或者事实而获得了身份才具有的权利。身份权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如果这个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对于破坏这种亲属关系、监护关系的侵权行为,通过对其精神损失的请求,有利于对于这种关系的保护以及对于受害人的补偿。

3、侵害财产权的精神损害赔偿

一般情况下,精神损害赔偿是针对人格权和身份权受到侵害而言,但由于某些特定的物品在被人们持有时被赋予了一定的意义,这样使其具有了人格化的特殊意义。而由于侵权方的行为导致该物件的永远灭失或损毁,必将给受害人的心理和精神带来了较大的程度的伤害,而如果单纯的财产本身的价值并不足以弥补受害人精神上所受到的打击和痛苦,因此进行精神损害赔偿也是非常必要的。

4、侵害婚姻关系的精神损害赔偿

婚姻关系与每个人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也会影响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如果不能处理好就容易引发社会问题,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此,立法者对因婚姻关系而产生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格外重视。

5、侵害死者的精神损害赔偿

关于死者的人格权利是否应该得到保护或者说法律进行保护的理由,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对于死者上述人格权利的保护,并非保护的死者的人格权利其意义在于保护其近亲属的权利。因为根据民法规定,只有民事主体才能够享受民事权利,死者不是民事主体也就不可能享有权利。死者既然已经死亡,他人对其所做的任何行为对死者已无意义,而死者的近亲属因与死者之间的血缘关系以及与死者存在着旁人无法替代的亲情联系,侵权行为对死者实施的行为可能会对其近亲属产生影响。

7、违约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赔偿

长期以来,法学界对于违约责任中能否适用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存在着很大争议,世界各国很少有承认违约的精神损害赔偿的,如德国、法国、日本等都不承认违约的精神损害赔偿。多数学者从传统民法角度将违约之债与侵权之债按照不同的责任原则、构成要件及承担方式加以区分,通常认为违约责任中的损害赔偿范围限于财产上的利益。但是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两者种平行的承担责任的方式,在发生侵权行为我们可以主张使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那么在发生违约行为,承担违约责任时也可以适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这并没有任何矛盾的地方。在实践中,通常也会因为合同期待的利益不能发生而给受害人较大的精神痛苦,所以因违约行为而进行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实践中,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

二、精神损害的种类

根据精神损害客体的不同,学术界对精神损害分为以下几类:

1、故意施加的精神损害与过失所至的精神损害。

2、因侵权所产生的精神损害与因违约所产生的精神损害。

3、直接的精神损害和间接的精神损害。

4、侵害财产权所产生精神损害与侵害人身权所产生精神损害。

5、一般程度的精神损害与严重的精神损害。

三、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原则

1、补充适用原则。此相当于“精神抚慰原则”。对于精神损害,首先应适用非金钱赔偿的方式,在非金钱的赔偿方式不能对受害人充分保护和对侵权人制裁的情况下,补充的使用金钱赔偿方式,对于受害人予以一定的抚慰和补偿。

2、公平适用原则。有的称之为公平原则或者公平合理原则。适用金钱进行精神损害赔偿的,一方面考虑金钱赔偿的民事制裁作用,不让侵权人能够因为侵权而受益,另一方面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给受害人适当的赔偿,以弥补其受到的精神损失,也即不让其吃亏。

3、适当限制原则。对于精神损害赔偿适用金钱进行赔偿的,对其赔偿数额应当进行一定的限制,以社会的公平正义为主要考量因素,否则实践中可能出现漫天要价的情形,不利于精神损害赔偿所需达到的真正的目的的实现。

4、法官自由裁量原则。所谓法官的自由裁量原则也称为自由心证裁量原则,即法律允许法官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依照一定的心证规则和方法,行使自由裁量权,以对精神损害评定为一个确定的数额。当然,此原则在实施的时候,法官随心所欲,主观独断,而是应该依公平正义的法律理念,案件的实际情况和必要的情节,做出正确的利益平衡和价值选择。

因侵害他人民事权利,依法属于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的,可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对“精神损害赔偿情形”的解答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知识。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欢迎上找法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精神损害赔偿解释全文
精神损害赔偿解释全文
精神损害赔偿解释
精神损害赔偿怎样算
精神损害赔偿需综合评估。具体操作包括:1. 分析侵权人过错程度;2. 考察侵害手段等情节;3. 评估侵权行为后果;4. 核算侵权人获利情况;5. 判断其经济能力
最高院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
最高院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保护人格权。具体操作包括:收集侵权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精神损害。法院将根据情况判决赔偿金额,保障受害者权益。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精神损害赔偿费的标准是多少
精神损害赔偿标准依情况定。一般损害分四等级,严重损害分五等级。处理方式包括协商、调解、诉讼。协商快速便捷,调解中立公正,诉讼具有强制执行力,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
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应考虑哪些因素
精神损害赔偿需综合考量。具体操作为:1.评估侵权人过错程度;2.分析侵害手段等情节;3.确定侵权行为后果;4.核算侵权人获利;5.评估侵权人经济能力;6.参考当
侵权责任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精神损害赔偿涉及多方面因素。处理方式包括:1.协商和解,双方直接沟通达成赔偿协议;2.调解,请第三方协助解决争议;3.诉讼,通过法律途径寻求赔偿。具体选择需根据
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限是多久
诉讼时效期为三年。在时效期内,可与侵权方协商赔偿;协商不成可申请调解;调解无果则向法院起诉。注意保留证据,确保权益得到保障。
民法典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有哪些?
精神损害赔偿可依情形选择不同处理方式。协商适用于双方关系良好,通过沟通达成赔偿协议;调解适用于双方争议不大,通过第三方调解达成协议;诉讼适用于争议较大,通过法院
怎么办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需综合考虑。侵权手段恶劣、过错程度深、后果严重,或侵权人经济状况好、当地生活水平高,赔偿应相应增加。协商不成可诉诸法律,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判决。
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情形是什么
精神损害赔偿适用于严重精神损害。 具体操作:1. 收集证据,证明侵害行为和损害结果;2. 协商确定赔偿金额和方式;3. 协商不成可申请调解或提起诉讼;4. 法院
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形应有哪些
精神损害赔偿情形多样。处理方式包括:1.协商,双方达成一致快速解决;2.调解,由第三方协助达成协议;3.诉讼,通过法律程序判决赔偿。选择时需综合考虑案情、效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