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合同纠纷诉讼时效

更新时间:2021-01-19 15:02
律师解答

民事合同纠纷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其计算。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具体

法律依据

2021年1月1日实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版权说明:找法网对视频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点赞
收藏
相关知识推荐
民事诉讼时效期限最新规定是什么
最新的民事诉讼时效规定是三年。在意识到权益受到损害后,应迅速收集证据并准备提起诉讼。如果证据不足,可以选择先与对方协商或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请务必保留相关证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民事诉讼时效怎么算
民事诉讼时效怎么算
诉讼时效计算
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关于诉讼时效的核心问题,一般诉讼时效为三年。具体操作包括:首先,确认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从知道或应知权利受损及义务人的时刻开始计算;其次,注意时效期限为三年,但
新民诉法对我国诉讼时效的规定是如何的?
《民法典》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 1. 权利人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2.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
民事诉讼中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时效一般为3年。在时效期内需及时采取行动,如起诉或请求履行,以保留权利。超过时效,权利可能不受保护。特殊情况可向法院申请延长时效。
民法典对民事诉讼时效期限的规定
民事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具体操作:1. 在时效期限内及时收集证据并提起诉讼。2. 如遇特殊情况,可向法院申请延长时效。3. 咨询专业律师,了解自身权利,确保在时
民事诉讼时效的常用标准究竟是多久
民事诉讼时效为3年。在时效期内,可通过起诉等方式维权;若时效中断,则重新计算。超过时效,权利可能不受法院保护。应密切关注时效,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自身权益。
民事纠纷诉讼期限时间多长
民事纠纷诉讼期限时间多长
民事诉讼举证期限确定
民事诉讼时效期间的具体期限为何
民事诉讼时效为3年。普通情况下,从知道权利受损之日起算;超过20年则不受保护。提起诉讼可中断时效,重新起算。需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及时采取法律行动以保护自身权益。
《民法典》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
诉讼时效为三年。期间起算点因情况不同,一般从知道受损及义务人起算。超期可能丧失胜诉权,但可申请延长保护期限,应咨询律师并尽快采取行动。
合同纠纷诉讼流程要怎么走
合同纠纷诉讼流程要怎么走
合同通则一般规定
关于民事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是多久呢?
民事诉讼时效通常为3年。在时效期内,当事人应及时起诉或提出要求以中断时效;若时效将过,可申请法院延长保护期;如已超时效,可尝试与对方协商或寻求其他救济途径。
民事诉讼时效期限怎样算
一、民事诉讼的期限是多久 1、民事中的普通诉讼时效是3年。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