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双方离婚一个四个多月大的孩子归谁抚养、而且双方都想抚养这个孩子怎么办

更新时间:2019-01-28 10:18:43
问题描述:
就是双方离婚一个四个多月大的孩子归谁抚养、而且双方都想抚养这个孩子怎么办
承诺:保障您的权益,解决您的疑惑,我们的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服务,5分钟内响应
立即咨询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 平台特邀律师推荐
    已帮助1284622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答:父母离婚后,子女随哪方生活,一般是根据“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来决定。《婚姻法》第三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利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由此可见,子女由谁抚养的问题应根据于女的年龄分两种情况来决定: 第一,哺乳期内的子女由母亲抚养。按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11月3日颁发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一条规定:“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如果母亲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也可随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
    (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另外,父母双方协议两周岁以下子女随父方生活,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可予准许。 第二,哺乳期后的子女由谁抚养的问题   首先应由父母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情况判决。如果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上述意见第3条和第4条的规定,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于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   
    (5)父方与母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双方均要求子女与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可作为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的优先条件予以考虑。   如果子女是已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父母双方对于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时,根据上述意见第5条的规定,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
    2019-01-28 10:10:55
    点赞
  • 民事相关律师团队推荐
    已帮助1848098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咨询我
    你好,可以协议离婚,去民政局办理。协商不成,起诉离婚。婚姻法确立了解决子女抚养问题的总原则是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决定的。
    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女方生活;如果男女双方均无明显过错,各方面条件都相当,如果女方的思想品质好一些,更有时间照顾孩子,得到孩子抚养权的可能性就会更大;十周岁以上的子女,可以自己选择随母亲或者父亲生活的。
    一方抚养孩子,另一方需要支付抚养费,一般为月工资收入的20%-30%。 一般婚前财产归个人,婚后财产均分的。如果一方有过错,可以要求少分财产。根据《婚姻法》第31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女方和子女权益的原则判决。
    ”《婚姻法》第32条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以共同财产偿还。如该项财产不足清偿时,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男女一方单独所负债务,由本人偿还。
    ” 具体可以委托律师办理。可来电咨询或带证据材料面谈。
    2019-01-28 10:13:37
    点赞
  • 找法网咨询顾问
    已帮助1408513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抚养权,根据《婚姻法》第三十六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3条规定:“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
    2019-01-28 10:15:04
    点赞
  •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官方
    已帮助943560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咨询我
      一,如果当事人的婚姻已经终结,那么对方的遗产,作为前夫或者前妻,是无权继承的,当然,如果当事人生前立有遗嘱,说明由前夫或者前妻继承的除外。
      二,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及顺序:
      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2019-01-28 10:18:43
    点赞
  • 专业本地律师团队 · 7x24小时在线服务
    咨询我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 描述问题
  • 接入律师
  •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孩子两个多月想离婚离婚后孩子归谁抚养
法院判决的原则是: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能够满足孩子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有利孩子成长。 《婚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
全部4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你好,双方离婚孩子归谁抚养,孩子四个多月大
法院判决的原则是: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能够满足孩子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有利孩子成长。 《婚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
全部4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在离婚上双方已同意离婚,在孩子抚养上未达成双方同意孩子谁抚养的机会大,还有孩子户口怎么办
1、你们如果离婚,孩子抚养问题,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重点考虑跟哪一方在一起更有利于孩子的生活、教
全部4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双方都想离婚还要扶养这一个孩子怎么办
因为男女双方都想离婚,所以男女双方离婚的方式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协议离婚,第二种是诉讼离婚。但协议离婚更方便,男女双方协商好财产怎么分割、孩子的相关问题等,带上
全部2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双方都想抚养孩子
会判归女方进行抚养....
全部2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离婚可以孩子双方抚养吗
也可以,双方轮流或一方付费一方直接照顾。详情请电联或面谈。
全部1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离婚后男女双方都想抚养四岁孩子怎么办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当然都会争着去抚养,根据洛阳的司法实践,一般应当考虑孩子和谁居住的时间长,谁有能力抚养的更好,有利用子女的健康成长。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律师解答动态
7分钟前
张诗浪律师
近期帮助 460 人
你好,看守所看个笔录怎么付费
9分钟前
文于律师
近期帮助 171 人
我的案件结果怎么查询?
12分钟前
周晖律师
近期帮助 141 人
房屋到期迟迟不交房
15分钟前
郭有盟律师
近期帮助 347 人
劳务派遣工期为满工厂以订单减少为由,裁员。
16分钟前
何文真律师
近期帮助 4831 人
你好,大学生出车祸对方全责,住院住了一个星期左右,有一个陪护,这个赔偿怎么算呀
21分钟前
刘金朝律师
近期帮助 1337 人
我报的网课,这个公司注销了但是我查了一下法人重新开了一个公司,这个钱怎么要回来?
21分钟前
沈阳中盾所律师
近期帮助 25147 人
我得了脑梗死,拍完片后,大夫说不重,导致耽误治疗,使病情加重,一般能赔偿多钱
25分钟前
王娟律师
近期帮助 352 人
开车撞死一人积极配合积极赔偿了谅解书也有了,检查院会罚款多少钱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