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污蔑和别人有染,去单位破坏名誉,导致被公司辞退,打骚扰电话不能正常生活,去家里,朋友身边散步谣言

更新时间:2019-04-12 13:28:01
问题描述:
被人污蔑和别人有染,去单位破坏名誉,导致被公司辞退,打骚扰电话不能正常生活,去家里,朋友身边散步谣言
承诺:保障您的权益,解决您的疑惑,我们的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服务,5分钟内响应
立即咨询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 找法网咨询顾问
    已帮助194868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咨询我
    你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七条规定,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
    以书面或口头形式侮辱或者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名誉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如果损害后果确实发生,你可以收集证据,录音也是其中之一,但不能侵害他人权益或违法取得,还要有其他证据相印证。
    2019-04-12 13:11:34
    点赞
  • 平台特邀律师推荐
    已帮助275122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咨询我
    属于电话骚扰侵权行为,可以起诉。要求停止损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同时可以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费。收集到相关证据后,即可向法院提起诉;
      公民的健康权受法律保护,当公民的健康权受到侵犯时,既可以要求致害人就医疗费等费用进行赔偿,也可以要求致害人给予精神上的抚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自然人因健康权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第8条第2款规定:“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2019-04-12 13:13:10
    点赞
  •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官方
    已帮助553877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咨询我
    侵犯名誉权的构成要件都包括下面内容:
    (一)必须有损害事实的存在。  损害事实,指因为违法侵权行为造成他人的财产利益或者人身利益遭受损害的客观事实。侵害名誉权的损害事实主要包括因为违法侵权行为造成受害人名誉损毁、精神或财产上受到损害。精神损害往往是直接受到的损害,财产损失则是因精神损害引起的财产上的损失,也成间接损失。这两种损害,有时同时具备,但更多的时候只具备精神损害。但是,这两种损害,不论是同时具备,还是只有精神损害,具备其中之一者,既造成了损害的事实。  
    (二)行为具有违法性。  名誉权是公民维护其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对于公民的名誉权任何人都负有法定上的不作为义务。只有行为人违反法定义务,以积极的作为方式侵害公民的人格尊严,其侵害行为才具有违法性。《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禁止使用侮辱、诽谤的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权。因此只要有人用侮辱,诽谤等方式对他人的名誉进行了损害,就是违法行为,而我认为该不法行为只能是积极地作为,不可能也不会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因为公民权的实现,只要求他人不加损害,并不要求他人的积极协助即可实现。  在客观上行为人实施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主要有三种:暴力侮辱,指对受害人使用暴力或用暴力相威胁,而使他人的名誉受到侵害;语言侮辱,即用侮辱性的言词对被害人进行嘲笑、侮辱,使被害人当众出丑。文字侮辱,即通过文字,图形等对他人进行侮辱,用以降低他人的人格。  
    (三)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在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中,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必须存在直接的因果联系,即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内在必然联系。如果受害人的名誉被侵害,与侵害人的侵害无关,或者侵害人尽管实施了侵害行为,但没有给任何人造成名誉上的侵害,则行为人不承担侵权责任。对于间接地因果关系,一般不予考虑。但是,在名誉侵权行为中,由于侵害名誉权造成的损害主要是精神损害,因精神损害引起的财产损失都是通过无形的、间接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对精神损害引起的财产损失就不能拘泥于是直接损失还是间接损失。一般说来,只要侵权人的行为是违法的,且有过错,即便是间接损失,也应看做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四)行为人有过错。  行为人有过错是构成侵犯名誉权的主观要件,包括故意和过失。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损害他人名誉的后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后果发生的,就是具有损害他人名誉的故意。过失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后果却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至于发生了损害他人名誉权的后果。  在通常情况下,利用侮辱、诽谤等方式侵犯他人名誉权多是故意的,因为侵权人都是想以此来达到贬低他人人格,损害让人名誉的目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对他人名誉权的侵犯,还存在一种属于“不明真相”的过失。例如上面所举案例的中的第一例,当侵权人不符合实际的消息投书报社时,编辑由于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而信以为真,登报扩散了这种消息,也应认为是对他人名誉权的侵犯,只不过是一种过失行为。根据民法理论中的过错责任原则,过失同样应承担民事责任。
    2019-04-12 13:18:57
    点赞
  • 其它综合律师团队推荐
    已帮助385439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咨询我
    打骚扰电话,骚扰他人,是违法乃至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根据治安处罚法,可以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2019-04-12 13:28:01
    点赞
  • 专业本地律师团队 · 7x24小时在线服务
    咨询我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 描述问题
  • 接入律师
  •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被人诬蔑,被别人污染,到工作场所破坏名誉,被公司解雇,骚扰电话不能正常生活,去家里,在朋友身边散步
打骚扰电话,骚扰他人,是违法乃至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根据治安处罚法,可以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
全部4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被污名化和污名化,去单位破坏名誉,致使公司解雇,骚扰电话不能正常生活,回家,散散步朋友谣言
受到侮辱诽谤时,要通过合法途径保护自己的权益,必要时可委托律师起诉维权。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有人故意造谣,诽谤,侮辱,恐吓,对我的名誉,孩子的名誉,老公的名构伤害,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和工作
损害名誉的标准就是对于受害者造成了实际的损失或者是精神的创伤。
全部4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如果有人在朋友圈,抖音上,故意侮辱,捏造事实,散布她人隐私,严重影响她人正常生活的,应该去派出所报案
可以先报案,但是公安不一定受理。建议先保存证据,然后到法院起诉对方侵犯名誉权、隐私权
全部4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被别人散布谣言,侮辱辱骂,破坏名誉
您好,您可以提起诉讼。
全部2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被人误解,恶意中伤,诽谤我,导致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
你好,可以要求对方赔礼道歉,协商不成可起诉。
全部4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欠钱纠纷律师怎么收费
欠钱纠纷律师怎么收费
债务追讨 1330
判决抵押无效如何处理
判决抵押无效如何处理
抵押担保 1005
律师解答动态
刚刚
孙志伟律师
近期帮助 46012 人
在编教师摆地摊违规吗
49秒前
刘鹏律师
近期帮助 4423 人
1:我孙子在学校教室内被打脸二次,去医院检查身体,费用怎办?2:我儿子在家长群骂,应担什么责?
1分钟前
孙志伟律师
近期帮助 46012 人
法人辞去怎么处理?
1分钟前
天习律所律师
近期帮助 45061 人
觅友平台之前的邀请活动是邀请一个人下载注册实名得十块钱,我邀请了80个好友,赚了1637不给我提现
1分钟前
天习律所律师
近期帮助 45061 人
自己找评估公司评估去到法院责任方不认同是怎么办?
2分钟前
天习律所律师
近期帮助 45061 人
入职半个月离职,公司没签合同,可以索赔吗
2分钟前
李鹏律师
近期帮助 10174 人
谈恋爱被骗钱可以要回来吗?
3分钟前
李鹏律师
近期帮助 10174 人
离婚,女方不让见孩子,对吗?停止给抚养费?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