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更新时间:2022-11-19 15:32:10
问题描述: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承诺:保障您的权益,解决您的疑惑,我们的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服务,5分钟内响应
立即咨询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 刑事案件律师团队推荐
    已帮助1855077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犯罪的区别在于:从认识因素上看,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必然发生或可能发生;而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从意志因素上看,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有观点认为,明知结果的必然发生而持放任态度时,也应属于间接故意。

    法律依据:
    《刑法》 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022-11-19 15:31:57
    点赞
  • 找法网咨询顾问
    已帮助1985086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咨询我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犯罪的区别有:从认识因素上看,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必然发生或可能发生;而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从意志因素上看,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有观点认为,明知结果的必然发生而持放任态度时,也应属于间接故意。
    法律依据:《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022-11-19 15:32:09
    点赞
  •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官方
    已帮助1994424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间接故意的情况有: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也属于故意犯罪,构成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2022-11-19 15:32:10
    点赞
  • 专业本地律师团队 · 7x24小时在线服务
    咨询我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 描述问题
  • 接入律师
  •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法律中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想了解有什么区别?
一、直接故意的概念 1、所谓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
全部1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故意伤害和间接故意伤害区别,详细举例
符合犯罪主体要件的行为人,在伤害故意支配下实施了伤害行为,造成他人身体伤害,达到轻伤程度的,即可认定为故意伤害罪的既遂。故意伤害造成重伤的,包含两种情况:一是行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律师解答动态
刚刚
李建忠律师
近期帮助 34824 人
物业觉得责任不在他后给出了两个方案A方案:拿1000块钱或免物业费停车费B方案:请问有什么办法
57分钟前
马赛男律师
近期帮助 1825 人
我父亲刚刚去世。我是他们维一的孩子
59分钟前
李琦律师
近期帮助 9485 人
在工厂上班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受压算职业病吗?
1小时前
盈科王雨昕律师
近期帮助 71610 人
贷款中介方面的问题
1小时前
李琦律师
近期帮助 9485 人
有独生子女证明,没有结婚证和离婚证现在办不了领独生子女养老金该怎么办
1小时前
李琦律师
近期帮助 9485 人
从网上买减肥产品,发现被骗
1小时前
李琦律师
近期帮助 9485 人
你们还要收钱啊
2小时前
李琦律师
近期帮助 9485 人
没钱看病,可以拨打12345吗?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