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责任认定书签字后能否重新审核?

更新时间:2023-06-29 02:47:04
问题描述:
事故责任认定书签字后能否重新审核?
承诺:保障您的权益,解决您的疑惑,我们的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服务,5分钟内响应
立即咨询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 找法网咨询顾问
    已帮助886859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咨询我
    事故责任认定书签字后可以重新审核,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有异议的,可以自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交管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七十一条
    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或者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有异议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道路交通事故证明送达之日起三日内提出书面复核申请。
    当事人逾期提交复核申请的,不予受理,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复核申请应当载明复核请求及其理由和主要证据。同一事故的复核以一次为限。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七十二条
    复核申请人通过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复核申请的,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二日内将复核申请连同道路交通事故有关材料移送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复核申请人直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复核申请的,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通知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五日内提交案卷材料。
    2023-06-29 02:45:33
    点赞
  • 平台特邀律师推荐
    已帮助1732317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咨询我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签字后责任认定书不服可以申请复核。事故发生后,交警到现场勘查后,划分了责任,并下达了事故责任认定书,拿到认定书后,觉得还有新的证据,证明责任划分的不合理,就可以直接找交警队要求复议。
    交通事故行政复议程序是什么
    1、审查认定书认定的事故的事实、证据及适用法律;
    2、审查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是否公正;
    3、审查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及认定程序是否合法;
    4、手段:书面审查,必要时可以聆听当事人意见;
    5、作出复核结论,责令原办案单位重新调查、认定;
    6、维持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复核结论;
    7、作出复核结论,责令原办案单位重新调查、认定;
    8、复核审查期间,任何一方当事人就该事故向法院提起诉讼并经法院受理的,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终止复核。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二十六条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调解,交通警察可以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上载明有关情况后,将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当事人:
    (一)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的;
    (二)当事人拒绝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上签名的;
    (三)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
    2023-06-29 02:45:39
    点赞
  • 交通事故律师团队推荐
    已帮助1262001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咨询我
    替人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上签名,如果是受人委托,则事故责任认定书具有法律效益。如果之后对认定结果有任何异议,可以在三日之内提交复核申请。如果拒绝在认定书上签字,依然不影响认定书的法律效力。
    交通事故行政复议程序是什么
    1、审查认定书认定的事故的事实、证据及适用法律;
    2、审查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是否公正;
    3、审查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及认定程序是否合法;
    4、手段:书面审查,必要时可以聆听当事人意见;
    5、作出复核结论,责令原办案单位重新调查、认定;
    6、维持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复核结论;
    7、作出复核结论,责令原办案单位重新调查、认定;
    8、复核审查期间,任何一方当事人就该事故向法院提起诉讼并经法院受理的,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终止复核。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二十四条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二十四条
    交通警察适用简易程序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时,应当在固定现场证据后,责令当事人撤离现场,恢复交通。
    拒不撤离现场的,予以强制撤离。当事人无法及时移动车辆影响通行和交通安全的,交通警察应当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具有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之一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一百零四条规定处理。
    撤离现场后,交通警察应当根据现场固定的证据和当事人、证人陈述等,认定并记录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当事人姓名、驾驶证号或者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机动车种类和号牌号码、保险公司、保险凭证号、道路交通事故形态、碰撞部位等,并根据本规定第六十条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当场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不具备当场制作条件的,交通警察应当在三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由当事人签名,并现场送达当事人。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接收的,交通警察应当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上注明情况。
    2023-06-29 02:47:04
    点赞
  • 专业本地律师团队 · 7x24小时在线服务
    咨询我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 描述问题
  • 接入律师
  •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事故认定书单方面可以开吗,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1. 一方不去事故认定书可以开。 2.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事故认定书开出可以更改吗
1. 事故认定书可以更改,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或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证明有异议的,可以在认定书或证明送达之日起三日内提出书面复核申请。 2. 上一级公安机关交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事故认定书开出可以更改吗,有哪些规定
事故认定书下来可以更改。 事故责任认定书是交警部门根据事故的情况勘查、鉴定,给出的关于责任划分的证据。签字只是代表当事人签收,不签字不会影响它作为证据的效力。事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一方不去事故认定书是不是可以开
1. 一方不去事故认定书能开,其实,一方去不去的,并不会影响事故认定书的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一种证据,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通过对交通事故现场勘察、技术分析和有关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事故认定书可以重新开么
法律分析:交通事故认定书可以申请重新认定,即申请复核。 1. 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交通事故认定书能重新认定么
交通事故认定书能重新认定,具体情形包括:原认定书存在事实不清、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责任划分不公正,或者调查及认定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此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一方不去事故认定书是否可以开
一方不去事故认定书能开。事故认定书是由交管部门派往处理事故的交通警察,进行现场勘验、检查、检验等调查之后作出的,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若一方当事人不去认领事故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一方不去事故认定书可以开,有法律规定吗?
一方不去事故认定书可以开。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无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一方不去事故认定书可以开吗?有法律规定吗?
一方不去事故认定书能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一种证据。 作为证据,当事人可以就交通事故认定书的真实性、可靠性和科学性提出质疑,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律师解答动态
刚刚
冯新广律师
近期帮助 12947 人
被告在江苏盱眙。我和孩子的户口也还在江苏。我二次起诉聘请咱这边的还是对方那边的律师呢?
刚刚
桦仁律所律师
近期帮助 6855 人
平台里账户里的钱提不出来了怎么办
1分钟前
吴亮律师
近期帮助 270422 人
昨天已经支付过,没有得到解答
3分钟前
冯新广律师
近期帮助 12947 人
公司裁人需要补偿金吗?
4分钟前
冯新广律师
近期帮助 12947 人
我们厂里放假两个月,放假第二天通知裁员的,被裁了
5分钟前
吴亮律师
近期帮助 270422 人
刷卡套现,对方拖延不给
5分钟前
吴亮律师
近期帮助 270422 人
微信因轻信他人诈骗信息并转发后被举报从而被永久限制场景功能且微信将不予受理申述该如何处理
7分钟前
吴亮律师
近期帮助 270422 人
我买的妙股软件,第二天要求退,客服不给退怎么办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