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物和赃物能否通过善意取得?

更新时间:2023-07-06 19:46:08
问题描述:
遗失物和赃物能否通过善意取得
承诺:保障您的权益,解决您的疑惑,我们的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服务,5分钟内响应
立即咨询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 找法网咨询顾问
    已帮助1378864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咨询我
    原则上遗失物和赃物是不适用善意取得的,但是符合一定条件的遗失物和赃物是可以善意取得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一十二条 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
    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是,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
    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
    2023-07-06 19:44:13
    点赞
  •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官方
    已帮助673803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咨询我
    法律分析:我国 《民法典》 规定了遗失物不得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根据法律的规定,遗失物和盗赃物应归还所有人,但如果当事人是购买所得,那么它们两者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
    法律规定,遗失物并不适用于善意取得,应归还物品所有人,但两年之后即可适用于善意取得。而盗赃物则适用于善意取得,只要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合理的价格所购得,就可以拥有该物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十三条 善意受让人取得动产后,该动产上的原有权利消灭。但是,善意受让人在受让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权利的除外。
    2023-07-06 19:44:37
    点赞
  • 平台特邀律师推荐
    已帮助225391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我国《民法典》规定了遗失物不得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根据法律的规定,遗失物和盗赃物应归还所有人,但如果当事人是购买所得,那么它们两者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法律规定,遗失物并不适用于善意取得,应归还物品所有人,但两年之后即可适用于善意取得。
    而盗赃物则适用于善意取得,只要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合理的价格所购得,就可以拥有该物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一十三条善意受让人取得动产后,该动产上的原有权利消灭。
    但是,善意受让人在受让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权利的除外。
    2023-07-06 19:46:08
    点赞
  • 专业本地律师团队 · 7x24小时在线服务
    咨询我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 描述问题
  • 接入律师
  •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遗失物和赃物能通过善意获得吗?
原则上遗失物和赃物是不适用善意取得的,但是符合一定条件的遗失物和赃物是可以善意取得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一十二条 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律师解答动态
41分钟前
广东天习律师
近期帮助 187314 人
商家不给退款怎么办
1小时前
广东天习律师
近期帮助 187314 人
房东多收电费,这个月566度电,都是一样正常用电,不想交钱,可以直接搬走不交电费吗
2小时前
广东天习律师
近期帮助 187314 人
你好我想问下车贷未还清,但其它银行起诉,会扣车?
2小时前
广东天习律师
近期帮助 187314 人
别人先动手,她用好大都力抓我头发,然后我也拉她头发,导致我半个小时后上身麻木一小时
2小时前
陈辰律师
近期帮助 29549 人
您好!我想先咨询关于教培退费的问题
2小时前
陈辰律师
近期帮助 29549 人
别人欠钱不还,今天刚刚收到法院的受理通知书,但对方已经还钱还清,需要去撤销吗?还是打电话给执行局说明
2小时前
陈辰律师
近期帮助 29549 人
教育机构不退费怎么办,说是两年后无岗退费现在不给退
2小时前
陈辰律师
近期帮助 29549 人
消费者人损伤害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