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写了离婚协议,没有办理离婚证明书,但年龄较小,与他人结婚。这是重婚罪吗?

更新时间:2023-07-08 07:34:09
问题描述:
双方写了离婚协议,没有办理离婚证明书,但年龄较小,与他人结婚。这是重婚罪吗?
承诺:保障您的权益,解决您的疑惑,我们的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服务,5分钟内响应
立即咨询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 婚姻家庭律师团队推荐
    已帮助955875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咨询我
    法律分析: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单纯与他人同居的,如果对方没有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且没有以他人对外以夫妻名义生活一般是不算重婚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六条 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第一千零七十七条 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前款规定期限届满后三十日内,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第一千零七十八条 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离婚,并已经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
    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第一千零八十条 完成离婚登记,或者离婚判决书、调解书生效,即解除婚姻关系。
    第一千零八十一条 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应当征得军人同意,但是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
    2023-07-08 07:31:57
    点赞
  • 平台特邀律师推荐
    已帮助1162587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咨询我
    不一定。重婚罪是指有配偶的一方和明知道他人是有配偶的而与之相婚的,构成重婚罪。仅凭双方生育子女的行为,不足以证明双方存在法律婚姻关系或者长期同居形成事实婚姻关系,不能以重婚罪一概而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六条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
    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2023-07-08 07:32:20
    点赞
  • 找法网咨询顾问
    已帮助1533459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咨询我
    已签定离婚协议,并且办理了离婚登记不构成重婚罪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所谓有配偶,是指男人有妻、女人有夫,而且这种夫妻关系未经法律程序解除尚在存续的。
    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
    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023-07-08 07:34:09
    点赞
  • 专业本地律师团队 · 7x24小时在线服务
    咨询我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 描述问题
  • 接入律师
  •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重婚罪的刑期是多久
重婚罪的刑期是多久
刑事辩护 250
夫妻协议离婚,但没有离婚证,有与别人同居几年,构成重婚罪吗?
没离婚和别人同居,不一定是重婚罪。但如果行为人故意实施了有配偶而重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的,构成重婚罪,一般可对行为人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但我们没有离婚,也没有和别人离婚。这是重婚罪吗?
算,重婚罪不仅仅是指未离婚的情况下与他人再次结婚,只要对方在未离婚的情况下与他人同居,不顾家庭,就属于重婚,而且还与他人生子行为很恶劣。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重婚罪要判多久?
重婚罪要判多久?
重婚罪 40438
知道对方没离婚,然后又结婚了,现在他想不过了,算不算重婚罪?
您好!如果再次登记或者以夫妻名义对外共同生活的,双方均涉嫌重婚罪的
全部4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女的没离婚又和别的男人生活了11年,两人构成重婚罪吗
你好,如果女方以婚姻关系与别人共同生活11年,属于重婚罪
全部7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签了离婚协议没办离婚证,另一方与他人结婚生子算不算重婚
没有离婚就与他人生育子女,不能认定是重婚罪的,重婚罪是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或者同居以夫妻名义生活的就构成了重婚了,与他人生子不构成重婚只是道德上的谴责,但是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举办了婚礼没有结婚证,有孩子出轨同居算重婚吗
不算重婚,因为办理婚礼没有领取结婚证的这桩婚姻属于非法同居关系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口头协议离婚,而实际上并没办离婚手续,而与别人共同生活,算不算重婚
根据法律规定,没离婚和别人同居如果对外以夫妻的名义生活的算重婚罪。重婚罪主要是指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情形。该罪的量刑规定是:构成该罪的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离婚手续没办好,就跟第三方办了结婚酒席,这算重婚罪吗?
重婚,是指有配偶者又与他人结婚的行为,有时亦指因上述行为而形成的违法婚姻。即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结婚或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行为,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或者与之
全部2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相关文书下载
律师解答动态
刚刚
屠明双律师
近期帮助 1850 人
明显的诈骗犯罪,公安和检察官都不做证据复核,就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起诉,还漏诉了共犯,怎么办?
刚刚
信琅律师
近期帮助 1328 人
签了取消取保候审通知书,上面写不予起诉..隔了一年多又打电话找我说要移送至检察院
刚刚
盈科王雨昕律师
近期帮助 47223 人
自然人行为能力不同对法律行为效力的影响
1分钟前
牛振平律师
近期帮助 23809 人
我也不懂呢,咨询一下那个饭店老板要我的身份证和我的手机又叫我,是否是骗我,是不是贷款?
1分钟前
信琅律师
近期帮助 1328 人
没有签劳动合同,上班没有打卡记录,辞职没有书面辞职,可以要求公司赔偿吗?
1分钟前
广东策勋律师
近期帮助 2795 人
公司和我现在都没有劳动合同,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现公司要补办劳动合同,现在我能要求他进行赔偿吗
3分钟前
宁飞龙律师
近期帮助 27986 人
面试以后,用人单位通知我去体检,体检通过以后,一直让等消息,没给安排入职工作,这样违法吗?
3分钟前
盈科王雨昕律师
近期帮助 47223 人
法院发送了举证通知书、受理案件通知书等文件,现在还需要再次提交吗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