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法律知识
找法网手机版
网站导航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法律知识
律师说法
合同范本下载
极速咨询
提交咨询
问题库
咨询百科
一对一咨询
法律问答
法律咨询专题
民法典
知识专辑
法律专题
法律法规
视频说法
图文说法
语音说法
找法说法
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律问答
>
房屋产权
> 问答详情
什么时候开始计算产权时间,怎样确定
更新时间:2023-08-13 11:50:46
问题描述:
什么时候开始计算产权时间,怎样确定
承诺:保障您的权益,解决您的疑惑,我们的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服务,5分钟内响应
立即咨询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房产纠纷律师团队
推荐
已帮助
484748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咨询我
一、产权什么时候开始计算
1、产权开始计算时间是从开发商取得土地的使用权之日起开始计算。
房屋产权
期限实际上是房屋所占土地的使用期限,根据土地性质不同,一般有40年、50年以及70年。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六十三条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由一个部门统一负责房产管理和土地管理工作的,可以制作、颁发统一的房地产权证书,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将房屋的所有权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的确认和变更,分别载入房地产权证书。
第六十一条
以出让或者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登记,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核实,由同级人民政府颁发土地使用权证书。
在依法取得的
房地产开发
用地上建成房屋的,应当凭土地使用权证书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申请登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核实并颁发房屋所有权证书。
房地产转让或者变更时,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申请
房产变更
登记,并凭变更后的房屋所有权证书向同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经同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核实,由同级人民政府更换或者更改土地使用权证书。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办理。
二、房屋产权的分类有哪些
房屋产权的分类如下:
1、国家所有住宅;
2、劳动群众集体所有住宅;
3、公民私人所有住宅;
4、其他经济组织,如中外合资企业等所有住宅。
2023-08-13 11:49:59
点赞
找法网咨询顾问
已帮助
918307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咨询我
计算房屋产权时间的方式是:一般自开发商取得该地块的土地使用证之日开始计算。住宅用地全国统一执行的土地使用年限为70年;工业用地、公益事业性、其他用地全国统一执行的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娱乐用地全国统一执行的土地使用年限为40年。法律依据:《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十二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确定:
1、居住用地70年;
2、工业用地50年;
3、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年限为50年;
4、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
5、仓储用地50年;
6、综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
2023-08-13 11:50:06
点赞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官方
已帮助
1047644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咨询我
房屋的产权中的土地使用权有年限限制,从开发商取得土地使用权,办理土地使用证之日起计算。一般居住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年限为70年。而房屋的所有权并没有时间的限制。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确定:
(一)居住用地七十年;
(二)工业用地五十年;
(三)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五十年;
(四)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四十年;
(五)综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
第十六条规定,土地使用者在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应当依照规定办理登记,领取土地使用证,取得土地使用权。法律依据:《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十二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确定:
(一)居住用地七十年;
(二)工业用地五十年;
(三)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五十年;
(四)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四十年;
(五)综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
第十六条
土地使用者在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应当依照规定办理登记,领取土地使用证,取得土地使用权。
2023-08-13 11:50:46
点赞
平台广州律师团
官方
专业本地律师团队 · 7x24小时在线服务
咨询我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描述问题
接入律师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产假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
妇女生育保护
18197
北京的陪产假从什么时候开始?
法律分析:陪产假一般从妻子分娩的那天开始算。每个地区规定的陪产假天数不同,大致原则是7到15天,有的更长。休假期间需要提供相关证明,包括结婚证和医院的产检证明。
全部1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请问产假是什么时候可以开始休
产假产前15天开始。具体操作:1. 提前与单位沟通,确定产假开始时间;2. 准备好相关证明材料,如医院诊断证明;3. 如遇特殊情况,如难产或多胞胎,及时申请增加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河北延长产假什么时候开始
1. 国家法定产假并不是158天,而是98天。对于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2. 各地新计生条例中都对产假天
全部1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男方陪产假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
法律分析:陪产假一般从妻子分娩的那天开始算。每个地区规定的陪产假天数都有所不同,大致的原则是一般7到15天,有的更长些,一般情况下是在预产期前后休,但也不是太严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上海陪产假什么时候开始休
一、2022上海陪产假男方休假时间是什么 1、2022上海陪产假男方休假时间是十天。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的晚育妇女,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晚育假三十天,其
全部1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产假平常什么时候开始休
法律分析:法律没有规定产假什么时候开始休,一般可以凭借医生的证明去休产假。实践中,女职工通常可以在预产期前开始休产假,但具体时间由用人单位和女职工协商确定。如果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产假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
1. 产假从产前15天开始计算。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2. 女职工在产假期间,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产假什么时候开始休有规定吗
国家规定,产假一般是在产前15天开始休假。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产假什么时候开始休,有什么规定
产假一般从产前十五天开始休,具体休假时间取决于女职工的身体状况、孕期的进展情况,以及工作上的压力和自身承受能力。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产假一般什么时候开始休
产假通常从产前15天开始。在女子依法生育的情况下,可以享受98天的产假,包括可休的产前假15天。如果难产,产假会增加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产假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相关推荐
可能感兴趣:
嘉善县律师
衡阳律师
房产律师
海口建筑工程律师
列表内容
法律列表
法律内容
法律资讯
法律知识
法律内容
律师推荐:
长春律师
长春找律师
公主岭市律师
公主岭市找律师
长春房产纠纷律师
长春房屋产权律师
同城律师:
德惠市律师
九台区律师
农安县律师
榆树市律师
南关区律师
宽城区律师
长春朝阳区律师
二道区律师
绿园区律师
双阳区律师
公主岭市律师
专业律师:
长春房产纠纷律师
长春公司法律师
长春合同纠纷律师
长春婚姻家庭律师
长春交通事故律师
长春劳动纠纷律师
长春刑事辩护律师
长春债务债权律师
律师解答动态
刚刚
吴丁亚律师
近期帮助 98821 人
就是电话卡的手机可能不小心连接到了没有密码的网络,只有图片和证件号,问题大吗
2分钟前
盈科王雨昕律师
近期帮助 71405 人
如何撤回信访局线上投诉
6分钟前
吴亮律师
近期帮助 284365 人
就是扫码领取皮肤,不解除需交10万并坐牢是真的吗?
6分钟前
叶斌律师
近期帮助 6718 人
我的市民卡被法院冻结了,请问我看病还能报销吗
6分钟前
余长霄律师
近期帮助 1511 人
你好,离婚10年,当时离婚协议写的男方自愿给付抚养费,但是10年没有联系也没有给过,现在还要抚养费吗
7分钟前
叶斌律师
近期帮助 6718 人
问一下,签了合同一天都没做,算违约吗
9分钟前
国晖武汉分所律师
近期帮助 74281 人
您好,我是武汉的,我的家人在临沧服刑,我们的罚金已经缴纳完了,现在想请临沧中院出具财产终结书,可以吗
9分钟前
徐照峰律师
近期帮助 38967 人
有人向我借款369万,到期没还,然后他在5月9号跳楼自杀了我该怎么办?家里没有钱了,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