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名誉权损害赔偿请求权能否主张?

更新时间:2023-09-06 10:44:04
问题描述:
侵犯名誉权损害赔偿请求权能否主张?
承诺:保障您的权益,解决您的疑惑,我们的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服务,5分钟内响应
立即咨询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 平台特邀律师推荐
    已帮助1070660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咨询我
    名誉权被侵犯索赔如下:可以直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造成了严重精神损害还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若侵权人拒绝以上请求则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民事侵权之诉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
    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2023-09-06 10:41:43
    点赞
  • 人格尊严律师团队推荐
    已帮助326721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咨询我
    侵害名誉权赔偿损失包括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被侵权人应要求侵权人应停止侵害行为,积极消除不良影响,赔偿所造成的损失,情节严重的,还应赔偿被侵权人的精神损害。但是承担责任的具体方式应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防止权力滥用。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023-09-06 10:42:10
    点赞
  •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官方
    已帮助1655559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咨询我
    一、侵犯名誉权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1、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进行,内容须事先经人民法院审查。
    2、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范围,一般应与侵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
    3、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该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公民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与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
    4、法律依据4、法律依据
    4、法律依据
    (1)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条
    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
    行为人拒不承担前款规定的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发布公告或者公布生效裁判文书等方式执行,产生的费用由行为人负担。
    二、哪些不属于侵害公民名誉权行为二、哪些不属于侵害公民名誉权行为
    二、哪些不属于侵害公民名誉权行为
    二、哪些不属于侵害公民名誉权行为
    在审判实践中,有些行为虽然影响到公民的名誉,但依照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不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1、正当的评论。
    为了社会公共利益,对可以受到公众评价的事情进行正当的评论,而涉及到对特定人言行的批评,不构成名誉侵权。这是基于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也就是说,在发扬民主的过程中,为社会公共利益进行正当评论,可以涉及对特定人言行的批评或评论。如舆论工具对违法犯罪及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进行鞭挞;对著作、创作、演讲和表演进行评价;在选举中,选民对被选举人发表意见;公众对领导的评价;公民检举、控告他人的违法乱纪行为等。当然,这种评论必须是为了社会公共利益而发表的意见。至于意见是否正确,不能作为认定侵权的依据。即使对某人的评论有所贬抑,不完全正确,也不应认定为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如果行为人出于报复或不可告人的目的,借机对他人进行恶意中伤和诽谤,则属不当评论,是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违法行为。
    2、法定范围内的职务行为。
    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在法定范围内的行为,影响到特定人名誉的,不构成名誉侵权。这种情况还包括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所属工作人员的法定职务行为。进行这种职务行为是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因而是合法的。但是这种职务行为必须限于法律规定的范围,而且必须是善意的。具体地讲,行为的主体必须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行为的性质必须是法律规定或许可的职务行为,行为的目的必须是善意的。只有符合这几个条件,才是法定范围内的职务行为。如果行为超过法定范围,影响特定人名誉或者在职权范围内恶意中伤、诽谤的,则是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如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代表大会的发言中,如有涉及贬低特定人评价的,不应认定为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但是,如果其发言的某些内容属于恶意中伤、诽谤他人,或者把会内涉及贬低特定人名誉的言论向会外散布的,或者在会议之外发表贬低他人名誉的言论,则应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3、特定利害关系人之间的行为。
    在社会群体中,有的民事主体之间:如合伙人之间、家庭成员之间有特殊的利益(利害)关系,法律不禁止他们相互之间基于这种特殊关系,对他人进行传述或评价。即使传述或评价对他人有所贬抑或者传述的内容足以损害他人名誉,也不应认定为侵害名誉权。如合伙成员之间说明与其进行民事活动的对方当事人的财产及信用状况;夫妻之间的谈话;父母向子女传述关于子女恋人的传言等。这种传述必须限于利害关系人之间进行,不能扩大。否则,造成对他人名誉有损害的,则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4、受害人事先同意的行为。
    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公民有权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因此,受害人事先同意公开其隐私,结果名誉受到损害,受害人不得请求名誉权保护。但是,受害人的同意必须是其真实意思的表示,而不是受胁迫、欺诈而作同意表示的。这种同意必须为明示,而不能为默示。并且,行为人的行为不得超越对方事先同意的范围。否则,行为就具有违法性,造成名誉损害的,构成名誉侵权。
    2023-09-06 10:44:04
    点赞
  • 专业本地律师团队 · 7x24小时在线服务
    咨询我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 描述问题
  • 接入律师
  •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对方挨家挨户辱骂在公共场合辱骂微信群里还说我是神经病,可以起诉侮辱和诽谤罪吗?
法律分析:被人侮辱谩骂了是可以起诉的,情节较轻的,可以依法追究其民事责任,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可以提起刑事自诉,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侮辱谩骂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欠钱纠纷律师怎么收费
欠钱纠纷律师怎么收费
债务追讨 1100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下载低至¥9.9/篇
律师解答动态
30秒前
刘斌律师
近期帮助 27809 人
你好,公司三个月没发工资,如果主动离职,是否可以争取n+1赔偿
34秒前
顾春龙律师
近期帮助 2693 人
我家祖坟三地被人承包,他承包方是否需要给迁坟费?
1分钟前
广东才源律所律师
近期帮助 5543 人
你好!民事诉讼纠纷,检察院不支持监督申请后不知道该怎么走了
1分钟前
揭志文律师
近期帮助 72045 人
黑网贷强制下款
2分钟前
郭进律师
近期帮助 41144 人
退房了房东押金不退
2分钟前
合肥中盾所律师
近期帮助 5558 人
在今年五月份之5月份之前,我们本县法院,被执行黑名单,那个朋友现在,越南,他还能可以坐飞机回中国吗?
2分钟前
顾春龙律师
近期帮助 2693 人
公司罚款!没经过本人签字!乱扣款合适吗
3分钟前
郭进律师
近期帮助 41144 人
美团租车一个月。把车还了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