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是在采用成文法的国家中,用于规范平等主体之间私法关系的法典。它以条文形式,通过抽象规则来规范各种法律行为和身份行为。部分民法典会考虑采纳习惯法作为补充规范,同时,也通常规定当事人间的私法自治以弥补法规的不足。
2020年5月28日,全国人大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该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生效。这部法典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也是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以及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
《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由社会科学院民法典立法研究课题组起草。以下是几条关于民法典施行的具体规定:
1. 对于民法典施行前成立的合同,若其履行持续到施行后,因施行前履行合同发生争议,适用当时的法律、司法解释;施行后发生争议,则适用民法典的相关章节。
2. 民法典施行前租赁期限届满的,不主张适用新规定的条款;但施行后届满的,则依法支持。
3. 施行前经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适用新规定的条款。
4. 被继承人在民法典施行前后立有遗嘱,若内容相抵触发生争议,适用新规定的条款。
5. 侵权行为发生在施行前但损害后果在施行后出现,适用新规定。
6. 施行前成立的合同,若当时法律、司法解释无规定且未约定解除权期限,则在施行后一年内不行使解除权的,解除权消灭;施行后知道解除事由的,适用新规定。
7. 以施行前受胁迫结婚为由请求撤销婚姻的,撤销权期限适用新规定。
8. 施行前成立的
保证合同,对
保证期间约定不明确或没有约定的,分别适用两年的或六个月的保证期间。
此外,《民法典》的一般规定指出:
- 施行后的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新规定。
- 施行前的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原则上适用当时的法律、司法解释,但新规定更有利于保护权益、维护秩序、弘扬价值观的除外。
- 当时法律、司法解释没有规定而新规定有的,可以适用新规定,但明显减损当事人权益、增加法定义务或背离合理预期的除外。
- 当时法律、司法解释仅有原则性规定而新规定具体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司法解释,但可以依据新规定进行裁判说理。
- 施行前已终审的案件,再审时不适用新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