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用妻子的名义去贷款,然而妻子发现丈夫出轨了,那么这些贷款的金额应由谁来承担?

更新时间:2019-08-02 15:51:09
问题描述:
丈夫用妻子的名义去贷款,贷款得来的钱全部都是丈夫拿去做生意了,然而妻子发现丈夫出轨了,现在要离婚,那么这些贷款的金额应由谁来承担?
承诺:保障您的权益,解决您的疑惑,我们的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服务,5分钟内响应
立即咨询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 民事相关律师团队推荐
    已帮助599278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咨询我

    1、夫妻一方婚前以个人财产购买房屋并按揭贷款,婚前办理了夫妻一方个人为所有权人的房产证,婚后双方共同还贷,离婚按揭房怎么分?

    该情形下的房屋为一方个人财产,在离婚时另一方无权要求分割。但对参与共同还贷的配偶一方,有权要求对方对其清偿的部分予以返还。在此需要明确的是,共同还贷不论是用一方的个人工资还是双方的工资,都应认定为共同还贷。因此,有贷款的房屋在离婚时,共同还贷的一方可以请求对方返还还贷的房款。对于房屋升值的部分,也可以请求补偿。

    2、夫妻一方婚前以个人财产购买房屋并按揭贷款,婚后双方共同还贷,婚后取得房产证,离婚按揭房怎么分?

    此情形下的按揭房为一方的婚前个人财产,在离婚时不予分割。因为在婚前一方以个人财产购买并按揭买房,婚后取得的产权证是对婚前买房的确认,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如果仅仅因为产权证婚后取得而认定是夫妻共同财产,就将出现一方完全没有出资却仅仅因为结婚而成为房屋共有人的现象。这一结果有违公平原则

    3、夫妻双方婚前以共有财产购买房屋并按揭贷款,婚后共同还贷,婚前取得房产证且房产证登记在一方名下,离婚按揭房怎么分?

    由于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认定房产归谁时的依据就是房产证上的名字。因此,此时极容易被认定为登记方财产。所以此时,未登记方主张该房屋为共同财产时,一要证明自己在婚前为购买房屋履行了出资义务;二要证明自己婚前是基于双方均认可所购房屋为共同所有的前提下出资的。如果不能提供相应的证据,则房产就会认定为与一方财产,在分割时不予分割。

    4、婚前夫妻一方父母参与出资购买,婚后取得房产证,离婚按揭房怎么分?

    根据法律的规定,夫妻结婚前,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的个人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除外。因此,婚前父母出资买房,婚后共同还贷也不影响房子的归属。此时,在离婚按揭房分割时,不参与分割,只归一方所有。
    2019-08-02 15:40:14
    点赞
  • 找法网咨询顾问
    已帮助1294631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咨询我
    出轨一方起诉离婚法院怎么判
    1、法院会根据离婚诉讼案件的审理原则首先对双方进行调解,如果无过错方对过错方的过错给予谅解,过错方也也愿意接受调解,则双方存在调解的基础,法院会调解处理。
    2、如果双方确实矛盾无法调和,或一方坚持要求离婚,则法院一般也会判决离婚。
    3、法院在判决离婚时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无过错方一定的照顾。
    4、无过错方也可以根据《婚姻法》第46条的规定提出赔偿要求,具体的数额则要根据无过错方的损害程度(包括精神损害)双方的经济状况、当地生活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
    2019-08-02 15:43:17
    点赞
  •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官方
    已帮助1371590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咨询我
    可以协议离婚,协商不成起诉离婚,根据你的情况 可以搜集有关你妻子出轨的有关证据一并提出离婚损害赔偿,让她少分或者不分财产。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是法定责任,所以过错方的违法行为是指违反了有关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根据《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是指以下四种情形:   
    (1)重婚。即配偶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与他人结婚的违法行为。   
    (2)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即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   
    (3)实施家庭暴力。即指配偶一方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身体、精神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4)虐待、遗弃家庭成员。虐待既包括积极的作为,如打骂、禁闭等;也包括消极的不作为,如不过饮食、不给于治疗疾病等。遗弃则是指夫妻一方基于抛弃家庭成员的目的,无正当理由而拒绝与配偶同居或有能力而拒绝抚养等行为。
    2019-08-02 15:44:47
    点赞
  • 平台特邀律师推荐
    已帮助919627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咨询我
    应该是债务人吧,债权人是不用还的。首先,你要确定这是否是夫妻共同债务,指为满足夫妻共同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婚前一方借款购置的财产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为购置这些财产所负的债务;
    (二)夫妻为家庭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三)夫妻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负的债务,或者一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经营收入用于家庭生活或配偶分享所负的债务;
    (四)夫妻一方或者双方治病以及为负有法定义务的人治病所负的债务;
    (五)因抚养子女所负的债务;
    (六)因赡养负有赡养义务的老人所负的债务;
    (七)为支付夫妻一方或双方的教育、培训费用所负的债务;
    (八)为支付正当必要的社会交往费用所负的债务;
    (九)夫妻协议约定为共同债务的债务;
    (十)其他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的债务。这些都是双方一起还的,看看是否属于其中一个吧,或是你把具体情况在说一下
    2019-08-02 15:51:09
    点赞
  • 专业本地律师团队 · 7x24小时在线服务
    咨询我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 描述问题
  • 接入律师
  •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丈夫以妻子的名义借了很多贷款,并承诺这些钱都由丈夫自己一个人承担,请问如何将这些贷款规划到丈夫的名义
按照法律规定,由借款人本人偿还债务。如果男方所借债务并未用于家庭共同开支的或者共同生活的,应由其本人借款。如女方以自己名义借款,则存在极大风险。
全部10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丈夫以妻子的名义去贷款,贷款得到的钱全部由丈夫拿去做生意,但妻子发现丈夫有外遇,现在离婚的话,这些贷
主要看贷款是否用于了家庭共同生活,如果用于家庭共同生活的话,是需要偿还义务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贷款银行利息是怎样的
贷款银行利息是怎样的
贷款银行利息
丈夫以自己名义贷款,离婚,妻子需要承担债务吗
丈夫犯贷款诈骗罪,妻子是否也会构成犯罪,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如果妻子没有合谋、参与贷款诈骗,而是丈夫单独实施诈骗的,则应由丈夫个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妻子不构成
全部4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丈夫想贷款用于做生意,妻子不愿意丈夫贷款,妻子离婚后需要承担债务吗?
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丈夫银行贷款离婚后妻子是否需要共同承担债务需要分情况。如果贷款用于夫妻或者家庭的共同生活的话,就算是夫妻共同债务了,有偿还的义务;如果能证明这个
全部4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丈夫瞒着妻子用妻子名义贷款,离婚的话应该由谁承担
您好,双方可以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去民政局协议离婚,如果一方不同意离婚或者双方在夫妻共同财产分割或者小孩抚养权问题上达不成一致意见,可以直接向对方户籍所在地人民法
全部1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丈夫在妻子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妻子的名义在网上进行了贷款,现在银行找到妻子,这个债务妻子需要承担吗?
根据实际情况判定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却不属于本人贷款意愿的,不用承担还款责任。
全部2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丈夫在妻子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妻子的名义在网上进行了贷款(支付宝、提出离婚,这个债务妻子需要承担吗?
你好。协商不成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需要详细咨询或法律帮助可与本律师来电联系。
全部1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律师解答动态
54分钟前
张朋飞律师
近期帮助 2950 人
建筑工程公司有限公司减资
1小时前
张春利律师
近期帮助 6255 人
你好,分居情况下,男房自己在外租的房子,女方到住所撬锁算不算违法
1小时前
张春利律师
近期帮助 6255 人
公司换了法人,我强制执行应该填原法人还是新法人
1小时前
张春利律师
近期帮助 6255 人
如果属于医疗事故该怎样认定
1小时前
刘鹏律师
近期帮助 3880 人
我购买的水果与商家照片不符合
1小时前
尚权律所律师
近期帮助 2200 人
遇到网络诈骗被骗1000
2小时前
李加刚律师
近期帮助 39164 人
我现在遇到了一个网贷案但是我现在没有钱能不能咨询一下
2小时前
威法律师
近期帮助 9309 人
和对方发生关系,并于男发决定离婚但未办理离婚手续的情况下与女方相处,对方老公一直骚扰并恐吓的情况下该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