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报告虚假安全事故罪与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有什么关系

更新时间:2020-03-02 19:37:45
问题描述:
不报告虚假安全事故罪与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有什么关系
承诺:保障您的权益,解决您的疑惑,我们的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服务,5分钟内响应
立即咨询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 找法网咨询顾问
    已帮助838593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五节 缓刑
      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第七十三条 【考验期限】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第七十四条 【累犯不适用缓刑】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2020-03-02 19:30:36
    点赞
  • 其它综合律师团队推荐
    已帮助1950308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咨询我

    一、被害人具有重大过错,依法应对被告人从轻处罚。《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关于“对于被害人有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的,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被害人对法律规范、伦理道德、善良风俗的背离程度,以及促使被告人实施加害行为的关联度等情况----”的规定,对被告人应从轻处罚。
    二、被告人如实供述犯罪事实、悔罪态度好,应从轻处罚。被告人到案后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当庭认罪具,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后悔,有坦白情节,悔罪态度好,根据《刑法》第六十九条等相关规定,依法应从轻或减轻处罚。
    三、本案因民事纠纷引起,被告人主观恶性小,平时表现一贯很好,无前科,系初犯、偶犯。因此,依法应酌情从轻或减轻处罚。
    四、案发后,被告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为弥补给被害人造成的伤害,被告人家属多次积极与被害人协商,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依法应当从轻、减轻处罚。
    2020-03-02 19:32:39
    点赞
  • 平台特邀律师推荐
    已帮助1312254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咨询我

    1、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并达成一定的严重程度、应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
      
    2、故意伤害罪根据伤害的程度不同,分为轻伤、重伤及致人死亡。
      
    3、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020-03-02 19:34:53
    点赞
  •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官方
    已帮助1291481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咨询我
    故意伤害罪侵害的是他人的身体权故意杀人罪一般较易区分,侵害的是他人生命权。区别故意杀人罪同故意伤害罪的关键,就在于两罪犯罪故意内容不同。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内容是剥夺他人生命,希望或放任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而故意伤害罪的故意内容只是要损害他人身体,并不是剥夺他人的生命。
    即使伤害行为客观上造成被害人的死亡,也往往是由于行为时出现未曾料到的原因而致打击方向出现偏差,或因伤势过重等情况而引起。行为人对这种死亡后果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完全是出于过失。
    因此,不能将故意伤害致死同故意杀人等同。同样,也不能将杀人未遂同故意伤害混为一谈。对于故意杀人未遂来说,没有将人杀死,并非由于行为人主观上不愿作为,而是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不能作为。
    被害人没有死亡是出于意料之外,完全违背其主观意愿的。而在故意伤害情况下,被害人没有死亡,完全是在行为人的意料之中。判断犯罪人主观故意内容、不能单凭口供,或仅根据某事实就下结论,而应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全面分析案情。
    根据发案原因、行为发展过程、犯罪工具、行凶手段、打击部位、打击强度、行凶情节、作案时间、地点、环境、犯罪人与被害人平时关系、致人死亡或未死亡的原因、犯罪分子一贯表现和犯罪后的态度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对于那些目无法纪、逞胜好强、动辄行凶、不计后果一类的侵害人身权利的行为,尽管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往往没有利害关系,犯罪人主观上也没有明确的杀人动机和日的,但行为人在行凶时,对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抱漠不关心的态度。
    所以,应按行为客观造成的实际损害的性质来确定危害行为的性质。致人死亡的,就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损害他人身体的,就构成故意伤害罪。区分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既遂、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未遂的界限,关键是要查明行为人故意的内容。
    如果行为人明知是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即使没有造成死亡结果,应定故意杀人罪,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伤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即使由于伤势过重,出乎其意外地导致死亡的应定故意伤害罪。
    故意内容问题属于主观思维意识范畴。主观意识支配、制约客观行为;客观行为反映主观意识、检验主观意识。因此,要正确判定故意的具体内容,必须全面综合、分析案件的各种事实情况。
    不能简单地根据某一事实做结论。
    2020-03-02 19:37:45
    点赞
  • 专业本地律师团队 · 7x24小时在线服务
    咨询我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 描述问题
  • 接入律师
  •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和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关系是什么
1、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并达成一定的严重程度、应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    2、故意伤害罪根据伤害的程度不同,分为轻伤、重伤及致人死亡。   
全部4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罪。有什么区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全部4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杀人后将尸体伪装成是性侵杀人的行为,除了故意杀人罪还涉嫌什么罪名?
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
两个区别很大,请详述问题。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故意伤害罪和恶意伤人罪有什么区别吗
没有恶意伤人罪这个罪名。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为什么决水罪的犯罪主体和放火罪、爆炸罪、故意杀人罪的不同?
个人觉得跟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性与构成犯罪的先决条件有关。
全部4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
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都是重罪。但如果能从中找到一些对当事人有利的事实和法律依据,也会可以争取到一个好的效果。如有相关法律问题,可以来电咨询。
全部17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律师解答动态
刚刚
陈春雷律师
近期帮助 6275 人
父母私自拿我4000块钱不承认犯法吗
1分钟前
王娟律师
近期帮助 175 人
您好,新能源电车车主离开后并没有自动落锁,导致被偷,怎么起诉品牌方?
1分钟前
九转律所律师
近期帮助 27100 人
付款了不发货
3分钟前
廖天军律师
近期帮助 2053 人
几个朋友合伙做生意,收回来的货款被其中一个合伙人挪用了,金额130万左右,这种行为属于犯罪吗
3分钟前
陈春雷律师
近期帮助 6275 人
你好,男朋友失联超过24小时找不到人,也不知道他家里人的联系方式我可以报警找人吗?
3分钟前
杨国顺律师
近期帮助 414 人
交通事故,被电动车撞的住院了,应该如何索赔?
7分钟前
徐照峰律师
近期帮助 36975 人
在周村吾悦兼职,一开始店家没有表达明白,现在引起我们的不满,不想干了,现在店家工资不给结
8分钟前
时龙律师
近期帮助 13734 人
我在网络上贷款下载了个软件身份信息弄好之后让我签合同放款客服发信息说需要交钱激活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