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粮地是家庭承包地吗

更新时间:2021-11-15 12:20:38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农村生活的农民,土地对他们而言就是他们口粮的基本保证,没有土地就没有办法进行经营生产,但是无论多么重要土地都不能够归个人所有。那么,口粮地是家庭承包地吗下面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一一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口粮地是家庭承包地吗

一、口粮地是家庭承包地吗

口粮地是属于农村村民生活的根本,但是在我国土地不能归属于个人所有,是属于家庭或者是集体所有的,所有农村的土地是属于家庭的承包地,属于家庭成员集体所有。

二、民法典的承包地的收回有什么规定

民法典规定,承包期内发包人不得收回承包地。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三十六条 【承包地的调整】承包期内发包人不得调整承包地。

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地等特殊情形,需要适当调整承包的耕地和草地的,应当依照农村土地承包的法律规定办理。

第三百三十七条 【承包地的收回】承包期内发包人不得收回承包地。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三、农村土地承包发生纠纷由哪个部门管

事实上,农村土地承包发生纠纷时,应找哪个部门处理应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而定,各地管辖处理的部门或机构并不一定相同。故一般解决土地承包纠纷的措施一般如下:

首先,双方当事人可先进行协商解决,争取和平解决纠纷。能够协商解决的最好协商解决,否则走那种法定程序的都会占时间,这点对承包方和是十分不利的。

其次,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找村委会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可以找当地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再次进行调解,争取达成一致的调解协议决绝纠纷。

再次,如果调解不成,可以到当地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通过仲裁的方式进行仲裁解决。

最后,还是没能解决问题或不愿意进行仲裁的,可以直接至法院提起诉讼,通过诉讼解决纠纷。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介绍口粮地是家庭承包地吗这个问题相关知识。在我国土地不能归属于个人所有,是属于家庭或者是集体所有的,所有农村的土地是属于家庭的承包地,属于家庭成员集体所有。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我的农村口粮地被别人抢占毁我口粮地
别人强占我土地可以通过协商处理,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调解解决,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电力铁塔占地补偿有口粮地和非口粮地之分吗?
征地补偿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可以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收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
请问口粮地是基本农田吗
下列土地属于基本农田: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内的耕地;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改造的中、低产田和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蔬菜生产基地;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土地确权是确口粮地还是口粮田已外的成包地?
农村土地确权的流程是:持申请书、身份证、户口本和土地权属来源证明到国土资源所提出申请,国土资源所派员实地勘测、四邻指界,完善各类资料报国土资源局进行登记发证。
土地确权是只确定口粮田,除家庭承包田外土地,是否有依据
土地确权是只确定口粮田,不确其它承包田
贷款土地担保方式有哪些?
担保方式主要有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在这五种担保方式中,留置是法定担保方式,即债权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留置权,无需当事人之间约定。其他四种担保方式需由当
遵义修建房子该怎么样给补偿
法律分析:1.房屋补偿费,也就是房子本身的补偿。2.装饰装潢补偿,也就是室内外装修补偿、像吊顶、地板、包门窗、墙纸、涂料、墙砖、吊灯、洗手池、马桶、灶台等等。3
从单位租赁的土地可以变更租赁人吗?
土地租赁合同可以转让。但是应当按照法定的程序办理办理相应的转让手续才可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单位或个人依法改变土地使用权的,应当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
茂名修建房子该如何计算安置费
一般由开发商交纳安置房房产测量费。房屋建设竣工后,建设单位要向专业测绘机构提出服务请求,做一份完备的测绘报告,递交给房屋管理部门,提供测绘成果的服务费由提出请求
呼和浩特征收怎样给安置费
安置补助费的相关条例是:安置补助费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制定公布区片综合地价确定,归房屋所有权人所有,安置补助费=需要安置的人数×年产值×补偿倍数。法律依据: